 |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节能展会 |
|
目前,中国和世界的能源格局都在急速变革,其中发展最快、应用面最广的生物质能源是这次变局的重要主角。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与经济结构的深入调整,以生物质能源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将成为新能源的战略选择。生物质能源源革新了工业革命以来的人类能源获取方式,让能源从采掘时代,进入到种植时代——这是200多位各界权威与专业人士昨天在“2015走进种植能源新时代论坛”达成的共识。
该论坛当日在湖北武汉举行,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主办,武汉凯迪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与《财经》杂志共同承办。
知名企业也搞生物能源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国别主任白桦介绍,可再生能源占世界能源的基础总量近10%,占发展中国家总消耗能源的80%。在发展中国家,生物质能源源目前被认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可再生能源。生物质能源一直被认为是二氧化碳的综合燃料,其二氧化碳排放为零,可以发电,并且它是唯一一种可以以气态、液态或者是固态使用的可再生能源。
他特别提到,在2015年中国一号文件中的一个重点就是绿色能源,改善中国的环境尤其是农业环境,这可以帮助中国经济顺利转型。大会主题与之非常契合。
国家能委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在演讲中指出,“中国的能源安全问题,核心是石油安全。去年我国进口了3亿吨原油,依存度接近60%。现在如果能够用生物质生产油,对国家能源安全有很大的贡献。”他提到,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财经领导小组会议谈到能源问题,讲到能源四个革命和一个国际合作问题,“说明国家领导人对能源安全的高度重视”。
他表示,由于生物质利用自然界的光合作用来生产能源,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近发现中国有名的企业、企业家都转过来搞生物能源,如搞中兴通讯的侯为贵在东北种红高粱;搞太阳能的阿特思从美国引进的柳枝稷,一种在沙漠上种下去以后可以收获20年的生物质。“这些东西如果能够和生物能源能结合起来,我觉得非常有前景”。
植物废弃物可转化成品油
李毅中透露,“近几年我随有关机构和同事,对生物质气、液体燃料及废油回收制成品油做了一些调研。”他指出,生物质能源是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我国有丰富的生物自然资源和可利用资源,除了种植物和陆地海洋的生物以外,还有秸秆、残余垃圾、畜禽粪便、工业和生活污水等。据统计,我国林业、农业生产的废气一年有12亿吨,其中秸秆燃烧7亿吨,家禽和养殖业有机物排放33亿吨,数量惊人。但这些资源大部分没有被利用,反而造成了大气和水源的污染。
他介绍,生物质能源已经有综合利用较好的方式。首先是生物发酵制沼气,最好的例子是德国,德国缺乏天然气资源,大力发展工业生物沼气,2012年德国已经有8000多家工厂生产工业沼气,年产106亿立方米沼气。
其次,生物质液体燃烧潜力巨大。巴西甘蔗乙醇占全国车用燃料50%,美国使用乙醇汽油令汽油用量下降,这些国家在利用生物质能源方面已经有成熟经验。目前,湖北阳光凯迪新能源集团经过八年的研发努力,已经在武汉科技城建成了非粮生物制造液体燃料万吨级的示范项目,这个项目以农林业植物废弃物为原料,转化为高清洁的成品油,能源转化率较高,每生产1吨成品油消耗干材3吨多。
重视太阳能般重视生物能源
张国宝透露,在任职国家能源局长时曾尝试做过关于生物质能源的利用,但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形成真正的产业化气候。他举例,曾在5个省做了玉米制造酒精的封闭运行后采用秸秆代替玉米,在广西20万吨的种植苜蓿做酒精项目,尝试种植麻风果生产航空煤油等。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陈章良深有感触地表示,作为一名[FS:PAGE]生物学家,同时是20万吨木薯淀粉加工成燃烧乙醇供汽车石油项目参与者,发现中国一方面急需要生物能源,另一方面政策又配不上,这导致产业发展非常困难。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李毅中认为,要像重视风能、太阳能一样高度重视生物质能源,合理布局,发挥生物质能源应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赖小民透露,凯迪电力生物质能源项目前期投入10亿元,华融跟投了20亿元,下一步仍需要大量投入。他表示,生物质能源属于轻资产的高新技术,其核心竞争力不在于规模和资产,而是知识产权、技术、人才,除了需要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一定要有政府的支持和包括税收、经营财政等方面的政策导向指引。
用“疏”的办法杜绝餐厨废油上餐桌
回收“地沟油”制成工业原料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李毅中昨天在“2015走进种植能源新时代论坛”表示,杜绝“地沟油”恶性循环上餐桌,要“堵”也要“疏”。“堵”即立法立规建立专项整治机制;“疏”即建立用科学有效办法回收“地沟油”,再制成非食品工业原料。
李毅中在介绍废油回收制成品油的现状和问题时,特别提到了百姓关心的“地沟油”。
他坦言,多年来“地沟油”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餐厨废气废油客观存在,也是一种资源。但把餐厨废油废弃沦为“地沟油”不仅是浪费,而且是污染水源和土壤。随着人民生活的提高,“地沟油”的数量越来越大。据统计,我国食用油的消费量全国一年在3000万吨以上,能够收集到形成规模并具有利用价值的废油至少在200万吨以上。
李毅中指出,实际“地沟油”数量远远大于这个数字,不法分子和无良业主利用地下作坊,采用简单的处理又使“地沟油”回到了餐桌。“这样的油你看颜色看不出来,理化指标也测不出来,但是它其中包含了没有被检测,或检测不出来的有害成分,危害人类的生命健康。不法分子和无良业主从中牟取暴利,受到了社会的谴责,法律的制裁,但是仍然是屡禁不止。”他说。
李毅中认为,堵住“地沟油”的恶性循环,还要有“疏”的办法。通过对“地沟油”的回收、再制,使之成为社会工业原料,不能再回到餐桌上。这在技术上是成熟的,可以达到工业用标准。据统计,2013年地沟油回收达到了50万吨,“这个数字还是很可观”。
李毅中指出,目前遏制“地沟油”回到餐桌的关键是“地沟油”的收集和加工,或者产品的流向控制不住,所以应该立法立规,建立机制,进行专项整治。此外,对“地沟油”的工业化还要制定标准,设定门槛,认定资质。对产品的销售商,既要加强监管,又要给予支持。
( 责任编辑:管理员 ) |
|
|
|
 |
|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