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政府行动 |
|
乌江为贵州省第一大河,对于贵州来说,境内889公里的乌江干流不仅是一条生命之河,更是一条财富之河。但近年来,这条宝贵的河流却频频发出“求救信号”。据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乌江水库以下5个监测断面水质均为劣五类,沿河出境断面总磷浓度超标1.37倍……乌江水之“恶”,成为贵州环保人心中最大的隐痛。
为了治理乌江,贵州已经开始行动,采取多个措施,全面推进乌江水环境治理。那么这一年来,治理取得了怎样的成果呢?
贵阳市责令关停乌江流域9家重污染企业
近年来贵阳市把严格执法监管作为防治乌江流域水污染的重要手段,实行严查、严管、重罚。首先是加强水质监测,对息烽河、清水河每月监测一次,监测指标24项;谷撒河丰、枯、平水期各监测一次,监测指标24项;对息烽县洪马水库、枧槽沟和开阳县翁井水库3个县级集中式饮水源地,每月开展一次水质检监测,监测指标31项。
同时,加大执法力度,按照《新环境保护法》的要求深入开展环境保护大检查,对乌江流域涉及的大气、水、重金属、危险废物、工业园区、交通干道、环评与环保“三同时”、自动监控设施等进行重点检查,努力形成强大的执法态势,震慑各种违法违规污染行为。2015年1月份至9月中旬,全市共检查企业5937家,下达执法文书625份,环保公安联合执法22次,责令关停重污染企业9家,停产整改企业33家,限期治理企业366家,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案件167件。
2015年贵州环保行工作座谈会召开
9月14日,2015年贵州环保行活动启动。活动以“美丽贵州绿色乌江”为主题,9月18日,“美丽贵州·绿色乌江”2015年贵州环保行工作座谈会在瓮安召开。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袁周,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环资委主任委员郭猛,厅党组书记、厅长熊德威,省人大相关委员、厅局领导和涉及地区领导出席会议。
会议首先听取了贵阳市、遵义市、黔南州人民政府针对近期乌江流域水环境质量和监管措施的工作汇报,分别就各地区乌江水体水质监测,磷化工企业监督整改、网箱养鱼、农村面源污染、以及城镇污水收集处理等问题,作出报告讲解,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袁周作总结发言,他指出,按照省委、省政府只是精神,各地政府应进一步保护乌江流域水环境,努力达到长治久清的目标,对破坏乌江环境的企业和人员,要严肃依法处置,让破坏者付出沉重代价。以乌江流域防治条例为基础,突出重点,标本兼治的监管水域,对乌江沿岸667个乡镇污水处理厂要重点建设,全面加强,上设施上人员上指标,各河段河长需共同联动,在近期结合公安检查部门,集中打击整治违法破坏环境行为,各个市州地区形成联动机制,分门别类进行乌江流域水环境整治,并重点解决各个市州治理资金不足,污水处理厂等设施严重匮乏等问题,对1200万亩25度以上坡耕地鼓励督促退耕还林,在涵养水土的同时,减轻农村面源污染。乌江环境治理需要全流域老百姓关注和参与,在省委、省政府以及环保、水利、住建等多部门的努力协作下,共同为贵州母亲河的乌江流域生态环境献出自己的力量,努力让乌江岸更绿,谁更清,让乌江水更清甜养人,受惠于人民。
乌江流域磷污染治理见成效
贵州环保行活动中调研发现,贵州省对乌江流域磷污染治理已见成效,但治理工作仍任重道远。
检查组在乌江流域中游的贵阳、遵义、黔南三个市(州)实地调研,“一点两河”工业污染治理成为本次调研的重点。今年1至8月,乌江南岸乌江大坝附近34号泉眼点在历经5年治理后,总磷浓度由以前的超标上百倍降至1倍多,瓮安河水总磷浓度均值超过标准值一倍,已对开阳洋水河干流设置了6个水质监测断面。
贵州省对乌江中游磷化工企业的[FS:PAGE]污染治理已经初见成效。今年1至8月,乌江流域14条河流31个监测断面的数据显示,达到功能区要求的有20个,达标率为64.5%。今年7月和8月,乌江下游沿河自治县出境断面总磷浓度分别为0.17mg/L和0.11mg/L,实现达标。
贵州省环保厅厅长熊德威说,乌江流域面积广,涉及人口多,涉及企业种类多,污染治理任重而道远。
近期,省政府已批准《乌江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2014年-2020年)》,规划项目347个,包括工业污染治理、城镇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饮用水水源保护、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区域水环境整治、环境能力建设等7大类,投资总额达82亿元。乌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正进入全面推进阶段。
乌江流域建成投用78座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
乌江沿岸有42个县、669个乡镇,生活着2000多万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对乌江水质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是此次环保行关注的又一重点。
在瓮安县污水处理厂可看到,通过管道收集的居民生活污水经过层层净化,处理达标后被排入西门河。这是该县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日处理规模6000立方米。二期项目主体设施已全部完工,日处理污水能力为1万立方米。
贵州省乌江流域所有的县城都已建成污水处理厂。根据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提供的数据,到今年8月,该流域建成投运的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有78座,总设计处理能力144.73万立方米/日。此外,还有65个城镇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基本完成工程建设,40个项目正在建设之中,29个项目已经完成前期工作。
据统计,该流域全部212座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后,污水处理能力将达到242.34万立方米/日。
在乌江流域669个乡镇中,目前21个乡镇建有污水处理厂,“美丽贵州·绿色乌江”贵州环保行活动一行走访了部分县城及乡镇污水处理厂,发现县城污水处理厂运行基本正常,而个别乡镇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却不容乐观。日处理规模4000立方米的遵义县团溪镇污水处理厂位于农庄村,总投资2000多万元,于2012年9月破土动工,工程工期5个月,至今仍未能正常运行。团溪镇污水处理厂是湘江汇入乌江途中最后一个污水处理厂,对湘江汇入乌江的水质能否达标有重要作用。但工程建成两年多来,上千万的治污设施立在湘江边“晒太阳”,一直未发挥作用。
据介绍,到2017年,乌江干流沿河乡镇将全部建成乡镇污水处理厂,届时,乌江沿岸乡镇一级的生活污水将全部得到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
乌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显成效
地处武陵山区腹地乌江之滨的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乌江流域内共有5个生态保护区,分别是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乌江山峡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淇滩镇沙沱饮用水源保护区、官舟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峡门口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为了切实加强对乌江流域生态保护区的保护,近年来,该县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及要求,采取各种措施推动了此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在认真贯彻落实《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乌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的同时,切实做好生态保护和监察工作。严禁引入高耗能、高排放和高污染的项目,并在小流域综合治理、石漠化治理、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工程建设资金投入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截止目前,该县共投入专项建设资金10623.5万元,其中: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3900万元,石漠化治理3080万元,退耕还林(含巩固)2233万元和天然林保护工程资金1410.5万元。
通过全县上下共同努力和采取多部门的联合行动,促进了县域内生态环境的稳定好转。今后将不断加大对乌江流域生态保护区的保护力度,力争早日把沿河建设成为一个天更蓝、地更绿、水更净、环境更优美、发展更科学、生活更幸福的宜居宜游城市和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责任编辑:管理员 ) |
|
|
|
 |
|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