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网站首页 低碳动态 政策法规 专家观点 警 示 录 知识百科 生活低碳 图片报道 视频报道
焦点专题 数据统计 企业黄页 新 能 源 产品名录 工程案例 节能商机 人物风采 经验交流
主题策划 市州频道 节约超市 组织机构 便民信息 节能环保认证 节能宣传周
节约网高新技术企业
1
土壤污染治理时间表将定 “土十条”明年或出台
时间:2015-11-30  来源:经济参考报  
围绕土壤污染治理的环保风暴正在蓄势待发。从相关部门获悉,由发改委、环保部、国土资源部、住建部、农业部等多部委共同参与制定的“土十条”(《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行动计划》)经过几十稿的修改完善,征求了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意见,已经将修改完善后的文件提交国务院审议,目前已经进入方案编制关键时期,原定计划今年内出台可能会延期至明年。
  
  “土十条”被列为今年环保部重点工作之一。从参与编制的专家处获悉,目前正在酝酿的方案中,包括划定重金属严重污染的区域、投入治理资金的数量、治理的具体措施等多项内容,其中最为引人关注的是,作为土壤管理和综合防治的一个重要规划,将会制定我国土壤污染治理具体“时间表”,总体上把土壤污染分为农业用地和建设用地,分类进行监管治理和保护,土壤污染治理责任和任务也将逐级分配到地方政府和企业,争取到2020年土壤恶化情况得到遏制。与此同时,国家也会酝酿一系列鼓励政策,促进和规范土壤污染治理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并逐步将土壤污染防治领域全面向社会资本开放,包括财政、税收、贷款优惠等内容。
  
  “因为涉及多个部委之间的协调,加上土壤污染治理的难度和复杂性,所以方案的出台会更加慎重,目前而言,如何根据土壤污染程度、土壤用途性质来分类并有效推进土壤污染修复,同时更好地增强资金使用效率等方面都是大家讨论的重点。比如,一些遭受严重污染无法治理的耕地是否应当划出永久基本农田,可能会对尚未出台的‘土十条’内容产生影响。”一位专家表示。
  
  作为土壤污染治理首个纲领性文件,“土十条”出台的背后是我国土壤污染“触目惊心”的现状。据统计,我国耕地面积不足全世界一成,却使用了全世界近四成的化肥;我国单位面积农药使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公开资料显示,铬、铜、汞、砷等重金属成为耕地土壤污染的主要构成元素。全国受污染耕地1.5亿亩,占18亿亩耕地的8.3%,大部分为重金属污染。
  
  尽管国家三令五申,但是与大气污染、水污染防治相比,土壤污染治理进展缓慢,由于治理难度大且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较高的技术门槛,我国污染土壤修复工作起步较晚,尚未形成良性的产业链条,整个产业市场目前基本处于信息封闭化和竞争无序化的状态。
  
  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于晓东坦言,我国土壤修复领域目前存在三大问题,首先是缺乏顶层设计,治理思路不清晰;其次是地方虚增建设规模和投资额度现象严重;第三是地方资金配套缺口较大,基本上是在套中央资金。
  
  上海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院长张益表示,随着治理和监管逐步加码,除了我国土壤污染恶化情况将会逐步缓解外,随之带来的产业红利也将逐步释放。
  
  据了解,目前已经有众多资本和企业瞄准这一新兴行业的巨大潜在市场,纷纷进入土壤污染修复行业寻找发展机会。张益认为,目前国内土壤修复产业产值仅为环保产业产值的1%左右,这一数值远低于发达国家30%左右的水平,下一步除了一部分农林牧用地和工矿业场地等污染严重领域的土壤需要修复治理外,还有更多的传统产业正面对或将面临降产能、转产、搬迁或关停的现实处境,加上政府、公众和企业等对土壤污染、食物安全、生活环境等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这些都给我国土壤污染修复工作带来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想象空间,预计可形成万亿级的市场规模。
  
  不少业内人士指出,在目前责任主体和商业模式等尚不十分明朗的情况下,很多地方政府对资金投入的积极性并不高,大多数企业也是着眼于眼前利益,大家都在等待市场释放好的投资时机。

( 责任编辑:管理员 )
 
1
1 2 3
4 6 5
 
1
 
[警示录] 错误通知致22人中毒
[警示录] 不主张健康人服中成药
[警示录] 疫情这几点需特别警惕
[警示录] 高铁吸烟导致列车降速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1
刘汉如:低碳清洁甲醇燃料应用
李斌:加电可以比加油方便
邹骥:绿色低碳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
院士专家研讨储能破局破卷新路径
张天任:持续深化合作 在绿色循环
马蔚华:企业发展绿色低碳经济需要
姜士宏:科学构建 合理把控 系统
杨勇平:因厂施策 协同攻关 多维
 
1
好丽友探索节能减排降碳新路径
科普行动
纬景储能绿色未来展示中心展示的
走进中国节能绿色工厂 探寻低碳
 
1
政策信息
专家解读丨氢能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政策解读丨绿电直连试点政策三大亮
环保法规
运城蓝天保卫战2019年工作计划
晋中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
节能法规
贵州印发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
长春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
 
  合作机构 支持媒体 协办单位 支持单位    
 
  • 节约产品网 节约网
  • 吉林企业网 吉林省环保联合会
  • 新文化报 吉林日报
  • 西安建筑节能展 城市晚报
  • 中国节能协会 吉林省节能协会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电子地图 | 网站介绍 | 意见箱 | 技术支持 | 人才招聘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 dtjj.jieyue.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吉ICP备05008513号-8
技术支持:节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