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网站首页 低碳动态 政策法规 专家观点 警 示 录 知识百科 生活低碳 图片报道 视频报道
焦点专题 数据统计 企业黄页 新 能 源 产品名录 工程案例 节能商机 人物风采 经验交流
主题策划 市州频道 节约超市 组织机构 便民信息 节能环保认证 节能宣传周
节约网高新技术企业
1
生态修复纳六大工程 给滇池造“肺”33.3平方公里
时间:2015-12-19  来源:昆明日报  
10多年前,相信很多人对“湿地”这个概念并不清晰,而就在那时,修复滇池环湖生态、建设湖滨生态湿地被纳入滇池治理“六大工程”,成为了滇池保护治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如今,滇池湖滨已初步构建了一条平均宽度约200米、面积约33.3平方公里、区域内植被覆盖超过80%的闭合生态带,形成了一条以自然生态为主、结构完整、功能完善的湖滨生态绿色屏障。监测结果显示,生态湿地对主要污染物的去除率约为15—30%。除了作为环湖生态修复核心区给滇池建“肺”造“肾”,一个个经过景观改造的湿地公园也成为市民休闲观光的好去处。
  
  十年造“肺”33.3平方公里湿地改善湖滨生态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它不仅为人类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资源,而且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蚀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
  
  经历上世纪4次大规模的围湖造田后,4万余亩滇池水域变成田地,湖泊面积不断缩小,加快了湖泊沼泽化进程。同时,由于水生生物的繁殖栖息地被破坏,滇池水生动植物资源衰退,湖区生态环境恶化,昆明八景之一的“灞桥烟柳”也消失了。
  
  为了修复滇池湖滨生态环境,2003年,昆明市在官渡、西山、呈贡、晋宁启动了湖滨生态湿地建设,“十五”期间完成了湖滨生态恢复与建设3.3平方公里,建成草海生态示范区3平方公里。
  
  “十一五”期间,生态修复与建设工程被正式纳入滇池治理“六大工程”,按照现代新昆明的发展战略,昆明市加大了滇池湖滨生态湿地建设,在滇池湖滨33.3平方公里内全面开展“退田退塘、退人退房、还湖、还湿地、还林”的“四退三还”工作,首次实现“人退湖进”。“四退三还一护”工程生态建设将滇池保护界桩外延100米以内的区域作为了环湖生态修复核心区,开展了生态建设工作,为的就是通过拆除生态修复核心区内的人为建筑等,早日建设和恢复滇池湖滨良性生态系统,推进滇池治理的进程。
  
  在环湖生态修复核心区内实现退塘、退田、退人、退房后开展的还湖、还湿地、还林工作,经过专家学者多番探讨、审定,最终确定了“以自然恢复为主,适当增加湿生乔木比例”的湖滨生态建设思路。
  
  “十二五”期间,对滇池湖滨的33.3平方公里已基本全部建成连片的湿地逐步开展提升改造,让污染源退出去,生态建设让亲水空间人工干预合理化,自然恢复最大化。给滇池造“肺”的湿地建设,让水体、土壤、植物友好交流,不断消化水中的富营养、氮和磷,滇池水质得到持续净化,湖滨带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逐步恢复。
  
  近年来,昆明在滇池流域实施造林10万亩、封山育林29万亩,2014年滇池流域森林覆盖率已上升到53.55%;在湖滨一级保护区内全面实施“四退三还”,完成退塘退田3000公顷、退房145.3万平方米、退人2.5万人、拆除防浪堤43.14公里,恢复滇池水域面积11.51平方公里。
  
  随着生态修复工程的不断推进,永昌湿地、海东湿地、晖湾湿地、捞鱼河湿地以及今年刚建成的王官湿地、斗南湿地等一个个经过提升改造、兼顾生态与景观功能的湖滨生态湿地展现在全市人民眼前,成为市民节假日休闲放松的首选目的地。
  
  成效显著湖滨湿地鸟类2年增加42种
  
  “湿地不是万能的,虽然不可能单靠湿地就能从根本上改善滇池水污染现状,但恢复已消亡的湿地对滇池水环境的改善却有重要意义。”在国家环境应急专家、国家水专项湖泊主题专家组顾问、中科院水生生物所原常务副所长刘永定看来,湿地的作用首先是让滇池畔消失的原有水生植物、水禽等水生动物能早日回归,尽快恢复滇池湖[FS:PAGE]滨的生物多样性。唯有环湖生态环境恢复良性循环了,才有助于滇池从根本上实现自我净化,也就是发挥出湿地的第二个作用——对污染物进行拦截、净化。“滇池水与陆地本是连在一起的,有水、有土、有植物、有鸟禽等,才能构建一个完整的滇池湖滨生态系统。”
  
  随着滇池湿地的增加,一些在滇池已消失多年的海菜花等水生植物、金线鲃等土著鱼类、鸟类和两栖动物又重新出现。据统计,滇池鸟类从2012年前调查记录的96种,上升到2014年底记录的138种,增加了42种。其中,有7种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同时,目前记录有植物290种、鱼类23种。
  
  为了摸清滇池湖滨水生态变化情况,去年,市滇管局滇池生态研究所组织开展了滇池湖滨带生态调查工作,调查内容包括鸟类、鱼类、水生植物等。在2012年前,根据鸟类学相关专家对分布在滇池周边鸟类调查,当年滇池湖滨共记录鸟类96种,常见鸟类优势种有9种。近年来,随着湖滨湿地的恢复,为鸟类创造了较好的栖息、觅食环境,鸟类物种数量特别是水禽有较为明显的增加。2014年共记录鸟类138种,短短2年时间就增加了42种,其中7种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它们是黑翅鸢、黑鸢、普通鵟、红隼、游隼、草鸮和彩鹮。
  
  “十一五”以来,滇池面源污染负荷的削减,滇池周边多个人工湿地的建成都为鸟类创造了较好的栖息、觅食环境,为滇池湿地供养更多的鸟类提供了保障。近年来,在滇池周边不断地发现过去从未记录过的一些物种,其中包括多种云南省新记录鸟类。2011年至2013年间滇池周边记录到钳嘴鹳、彩鹮、铁嘴沙鸻、蒙古沙鸻、翻石鹬、斑尾塍鹬、黑腹滨鹬、小滨鹬、中杓鹬、反嘴鹬、三趾鸥、白翅浮鸥等12种云南新记录水禽。

( 责任编辑:管理员 )
 
1
1 2 3
4 6 5
 
1
 
[警示录] 错误通知致22人中毒
[警示录] 不主张健康人服中成药
[警示录] 疫情这几点需特别警惕
[警示录] 高铁吸烟导致列车降速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1
刘汉如:低碳清洁甲醇燃料应用
李斌:加电可以比加油方便
刘世锦:绿色低碳产业需要保持适度
邹骥:绿色低碳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
院士专家研讨储能破局破卷新路径
张天任:持续深化合作 在绿色循环
马蔚华:企业发展绿色低碳经济需要
姜士宏:科学构建 合理把控 系统
 
1
长沙“宝宝巴士”助力绿色低碳出行
科普行动
庄贵阳:以低碳韧性发展应对全球
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对接活
 
1
政策信息
专家解读丨氢能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政策解读丨绿电直连试点政策三大亮
环保法规
运城蓝天保卫战2019年工作计划
晋中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
节能法规
贵州印发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
长春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
 
  合作机构 支持媒体 协办单位 支持单位    
 
  • 节约产品网 节约网
  • 吉林企业网 吉林省环保联合会
  • 新文化报 吉林日报
  • 西安建筑节能展 城市晚报
  • 中国节能协会 吉林省节能协会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电子地图 | 网站介绍 | 意见箱 | 技术支持 | 人才招聘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 dtjj.jieyue.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吉ICP备05008513号-8
技术支持:节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