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政府行动 |
|
涉重企业削减比例达87.9% 诸暨产业布局持续优化 |
由浙江省环保厅、省经信委、省环科院等单位组成的验收组,日前对诸暨市省级重金属防控区建设情况进行了验收。
验收组充分肯定了诸暨市在建设省级重金属防控区方面取得的成绩,认为诸暨市整改、建设力度大,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予以通过验收。
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列入年度生态建设考核
诸暨市始终把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工作列入“十二五”生态环保重点工作来抓,先后开展铅酸蓄电池行业、电镀行业和铜熔铸行业等涉重行业整治。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和乡镇(街道)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重金属行业整治专项领导小组,并将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列入年度生态建设考核,实行“一票否决”,确保责任落实到位。
部门镇街作为整治工作的具体执行单位,严格落实诸暨市委、市政府关于行业整治的各项措施,根据整治职责分工,强化工作考核和责任追究。成员单位定期召开会议,交流情况,研究制定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的配套政策,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根据浙江省、绍兴市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要求,诸暨市结合全市实际,编制印发了《诸暨市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2011~2015)》。其中,确定了铅为重点防控污染物,确定铅蓄电池、电镀加工为重点行业,将76家重金属企业列为全市重点防控企业,提出了重金属排放总量比2009年下降20%以上的削减目标,同时提出了技术升级产业集聚发展(淘汰手工线并向园区集聚)、污染源综合治理(水气渣全面达标排放)、监测能力建设(配备ICP及在线监测)等具体任务。
全市不再新增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
诸暨市从源头控制污染,要求电镀企业除配套生产企业外其余要全部入园,总铬、六价铬排放量分别下降46.39%、98.41%。明确电镀园区外一律不再新上电镀项目,全市范围内不再新增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
根据历年减排考核结果,“十二五”期间,诸暨市重点重金属铅、铬排放量分别削减了90.21kg和99.56kg,削减率分别为49.2%和48.9%,5类重金属共削减189.77kg,削减率达42.7%,实现了重点重金属削减20%的整治目标。
集中式地表饮用水水源重点重金属稳定达标,根据监测数据,2013年~2015年(1月~9月),陈蔡水库饮用水水源水质监测重金属指标稳定达标,达标率为100%。
通过对三大重金属行业的整治提升,诸暨市涉重金属行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电镀企业从20家削减至5家,铜熔铸企业从165家削减至19家,51家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彻底关停。全市涉重企业从整治前的241家削减到29家(包括新增企业),削减了212家,削减比例达87.9%,解决了涉重金属行业“低、小、散”问题,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
通过实施重点防控企业污染综合整治工作,诸暨市各涉重金属企业生产工艺装备进一步升级。尤其是电镀行业,整治前,电镀企业技术工艺装备落后,部分生产设备陈旧,生产车间布局略显混乱,生产效率低,污染较重。整治后,电镀企业厂区环境整体改善,雨污分流不断完善,污水实现集中处理,排放标准加严,有效减轻了区域污染。
通过整治,诸暨市涉重企业污染防治水平进一步提高。企业环境意识、安全生产意识等有了明显增强,相关手续、证照齐全,卫生防护距离得到落实,安全生产得到切实保障,废水、废气污染防治设施进一步完善,环境管理机构和环境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危险废物收集、转移、处置管理进一步规范,各项内部管理制度、环境应急预案、应急防范措施进一步健全。( 责任编辑:管理员 ) |
|
|
|
 |
|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