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网站首页 低碳动态 政策法规 专家观点 警 示 录 知识百科 生活低碳 图片报道 视频报道
焦点专题 数据统计 企业黄页 新 能 源 产品名录 工程案例 节能商机 人物风采 经验交流
主题策划 市州频道 节约超市 组织机构 便民信息 节能环保认证 节能宣传周
节约网高新技术企业
1
鲁炜:共建互联互通之港 共享网络发展成果
时间:2015-9-13  来源:新华网  

  尊敬的彭清华书记,尊敬的谢姆·蓬玛占部长,尊敬的东盟各国代表,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在这丹桂飘香的金秋时节,我们相聚在风景如画的南宁,共同举办中国—东盟信息港论坛,共同谱写中国与东盟网络空间合作的新篇章。在此,我谨代表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向出席论坛的东盟各国嘉宾和社会各界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广西壮族自治区为本次论坛举办做出的辛勤努力,表示衷心的感谢!
  
  中国与东盟国家山水相依、血脉相亲、文化相融,自古就是好邻居、好伙伴。跨越千年的海上丝绸之路,见证了“舶交海中,不知其数”的繁华盛景,推动了东西方的大交流大融合,也把中国与东盟各国更加紧密的联结在一起。面向未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倡议,中国和东盟国家要携手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加强互联互通,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本地区人民带来更多福祉。古老的海上丝路焕发出勃勃生机,中国与东盟国家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
  
  一年前,首届中国—东盟网络空间论坛成功举办,提出打造中国—东盟信息港,共建基础设施、信息共享、技术合作、经贸服务、人文交流五大平台,得到大家的认同和积极响应。习近平主席对建设中国—东盟信息港高度重视,国家网信办、发改委等部门会同广西壮族自治区研究制定了信息港建设方案。广西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在新的历史时期的“三个定位”,着力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区域发展的战略支点和“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积极推动信息港建设。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信息港建设取得了五方面成果:一是中国—东盟信息港凝聚了各方共识,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初步确定了中国—东盟信息港总体规划,五大平台建设全面推进。三是初步确立了一大批重点合作领域,涵盖10多个重点项目、几十项具体任务。四是一批立足广西、面向东盟的重点工程相继落地,加速建设4条跨境陆缆海缆,启动了中国—东盟信息港基地、中国—东盟电子商务产业园等工程。五是引领和带动了中国与东盟网络领域全面交流,掀起了互联网企业合作热,一大批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项目成功签约,网络文化交流更加密切。
  
  一年来的成功实践,让越来越多的人深刻认识到,中国—东盟信息港是网络互联之港、信息互通之港,是财富汇聚之港、文化交融之港,更是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合作共赢之港、成果共享之港。去年的论坛上,老挝的代表说,老挝是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没有海上港口,尤其需要网络的互联、信息的互通。建设中国—东盟信息港,正是为中国和东盟各国搭建起互联互通的“网上港口”,实现港港相连、路路畅通。中方将继续秉承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亲诚惠容”理念,与东盟各国紧密合作,使中国—东盟信息港成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信息枢纽,让中国与东盟各国共享网络发展成果。
  
  一是共享数字经济成果。当今时代,数字经济异军突起,已成为驱动经济发展最有力的引擎。随着“互联网+”的推进,中国互联网产业增长速度是GDP增速的5倍,去年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3万亿元,互联网助力产业升级的效果不断凸显,支撑创新创业的作用日益增强。中国和东盟国家同为发展中国家,有着数字经济发展的广泛需求和巨大潜力,我们希望依托中国—东盟信息港平台,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建设中国—东盟信息港基地,打造区域性国际金融信息中心,推动数字经济合作向纵深发展,为经济增长、产业转型、市场拓展注入强劲动力,为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共享优质信息服务。互联网的本质属性是传播信息、共享信息。信息掌握的多寡代表着国家的实[FS:PAGE]力,信息服务的能力影响着民生的水平。当前,中国还有7亿人没有用上互联网,东盟也有4亿人不是网民,他们更需要通过互联网来了解信息、获取知识、摆脱贫困。我们将推动设立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基金,依托亚投行、丝路基金,加大信息基础设施投入,建设中国—东盟信息港门户网站,大力推进互联网普及,打破信息壁垒、消除数字鸿沟,与东盟国家共享经济金融、教育科研、医疗卫生、灾害预警等方面的信息服务,助推区域扶贫事业,让信息港建设惠及中国和东盟各国人民。
  
  三是共享技术创新资源。建设现代化、智能化的信息枢纽,关键在技术、在创新。我们高兴地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科研机构、高校、行业组织加入中国—东盟技术协作网络,技术集聚水平不断提升,创新孵化效应不断扩大。我们愿依托中国—东盟信息港,加快推进双方技术转移和创新合作,统筹开展技术研发、转化和应用,积极参与国际重要技术标准制定,通过组建信息技术产业合作促进联盟,开展云计算、物联网、智慧城市、智能电网等合作示范项目建设,占据技术制高点,掌握发展主动权,用技术创新驱动合作共赢。
  
  四是共享优秀网络文化。习近平主席说,国家关系发展,说到底要靠人民的心通意合。网路的相联,促进了文化的交融、心灵的相通。“泰剧”在中国网络热播,让中国人民感受到了东盟人民的喜怒哀乐;中国腾讯推出的越南版社交应用,也受到了越南等国人民的喜爱。我们愿与东盟各国一道,汇聚各自的优秀网络游戏、动漫、影视、文学和知识资源等数字内容,建设网络交流和版权平台,为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开辟新渠道,使互联网成为中国与东盟民心交融、睦邻友好的新纽带。
  
  五是共享网络治理经验。由于各国国情不同、互联网发展程度不同,网络治理模式和方法也不尽相同。面对网络空间的共同挑战,中国和东盟越来越成为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必须携手应对。我们愿与东盟各国完善合作机制,开展沟通对话,加强互学互鉴,分享网络治理经验和实践成果,充分尊重网络主权,维护网络安全,坚决打击网络恐怖主义和网络犯罪,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推动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千年潮未落,风起正扬帆”。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顺着“互联网+”的浪潮,中国—东盟信息港已千帆竞发,破浪前行。只要我们同舟共济、齐心协力,拿出勇气和信心,积极应对挑战,不断深化共识,共同把握机遇,就一定能够不断开创中国—东盟合作与发展的美好未来!
  
  谢谢大家!


( 责任编辑:管理员 )
 
1
1 2 3
4 6 5
 
1
 
[警示录] 错误通知致22人中毒
[警示录] 不主张健康人服中成药
[警示录] 疫情这几点需特别警惕
[警示录] 高铁吸烟导致列车降速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1
刘汉如:低碳清洁甲醇燃料应用
李斌:加电可以比加油方便
张天任:持续深化合作 在绿色循环
马蔚华:企业发展绿色低碳经济需要
姜士宏:科学构建 合理把控 系统
杨勇平:因厂施策 协同攻关 多维
李继光:华为以“平台+生态”双擎
全国政协委员敖宏:推动商用车轻量
 
1
好丽友探索节能减排降碳新路径
科普行动
走进中国节能绿色工厂 探寻低碳
万里同心,共护黄河|60组家庭
 
1
政策信息
专家解读丨氢能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政策解读丨绿电直连试点政策三大亮
环保法规
运城蓝天保卫战2019年工作计划
晋中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
节能法规
贵州印发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
长春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
 
  合作机构 支持媒体 协办单位 支持单位    
 
  • 节约产品网 节约网
  • 吉林企业网 吉林省环保联合会
  • 新文化报 吉林日报
  • 西安建筑节能展 城市晚报
  • 中国节能协会 吉林省节能协会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电子地图 | 网站介绍 | 意见箱 | 技术支持 | 人才招聘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 dtjj.jieyue.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吉ICP备05008513号-8
技术支持:节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