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网站首页 低碳动态 政策法规 专家观点 警 示 录 知识百科 生活低碳 图片报道 视频报道
焦点专题 数据统计 企业黄页 新 能 源 产品名录 工程案例 节能商机 人物风采 经验交流
主题策划 市州频道 节约超市 组织机构 便民信息 节能环保认证 节能宣传周
节约网高新技术企业
1
防城港二期华龙一号具备八大技术基因
时间:2015-12-29  来源:新华网  

  24日,中广核华龙一号示范机组——防城港核电二期工程开工新闻发布会在广西防城港核电基地召开,防城港核电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健在发布上致辞并回答现场记者提问。他表示,华龙一号研发伊始,就明确了三大目标——“自主知识产权、三代技术、走出去”,经过五年艰苦努力,目前示范机组正式开工,并将从北部湾腾飞,在国内国外落地。
  
  据陈健介绍,30多年前,大亚湾核电站引进国外技术建设我国大陆首座大型商用核电站,开启了我国大型商用核电站建设运营之路。从那时起,中广核人就梦想着有一天能用自己的核电技术,建造自己的核电站。从2005年起,中广核就已经开始进行单项的技术攻关。2010年,中广核开始启动华龙一号的型号研发,并相继完成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技术融合。
  
  陈健告诉新华网,华龙一号取得当前的成绩,有以下重要的背景:在我国30年不间断核电建设已有雄厚技术基础上,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是能力提升的必然;三代核电技术发展已成为国际核电的大趋势;2011年以后,国家要求要“用最高安全标准,安全高效发展核电”;开拓国际市场必须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路线。在“市场需求”这个大逻辑的指导下,在实现中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强烈使命感的驱动下,中广核按照“最短的时间、最大的投入”的原则开始华龙一号的研发工作。
  
  “华龙一号研发伊始,就明确了三大目标——‘自主知识产权、三代技术、走出去’,经过五年艰苦努力,目前示范机组正式开工,并将从北部湾腾飞,在国内国外落地。”陈健自豪的向新华网表示。
  
  在谈到防城港二期华龙一号研发方面所具备的技术优势时,陈健总结称,第一、华龙一号采用单堆布置。这有利于优化核岛厂房布置,避免安全系统共模失效,也便于电厂建造、运行和维护,并拥有更好的厂址适用性。
  
  第二、华龙一号采用双层安全壳。可抵御大型商用飞机撞击;安全壳容积大于7万m³,安全性提高;双层安全壳设置环形空间通风系统,降低了事故情况下放射性物质向环境释放的风险。
  
  第三、华龙一号采用了三安全系列。华龙一号拥有3个实体隔离的安全系列,可更好地应对事故和内、外部灾害,显著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
  
  第四、华龙一号采用177组12英尺燃料组件,堆芯热工安全裕量大于15%,堆功率提高8.8%。
  
  第五、安全停堆抗震水平提高到0.3g,比二代的0.2g有所提升,抗震水平更高。
  
  第六、华龙一号结合了能动与非能动设计,安全性提升了一个量级。能动系统必须依赖外部电源,而非能动系统可以不依赖电源,而是利用重力、温差、密度差这样的自然驱动力实现流体的流动和传热等功能。如发生超设计基准事故导致全厂断电,则可以在没有人力干预的情况下维持热停堆72小时。‍
  
  第七、华龙一号强化电源保障。有3台应急柴油发电机、2台全厂断电柴油发电机、1台移动式柴油发电机、2小时蓄电池和12小时蓄电池,可以更有效地应对全厂失电的风险。
  
  第八、华龙一号运用先进的数字化仪控系统FirmSys。数字化仪控系统DCS是核电站的中枢神经,目前中广核已经研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和睦系统,和睦系统将应用在华龙一号中。
  
  总体而言,华龙一号的优势首先体现在它的安全性。华龙一号完全具备应对类似福岛核事故的能力,抗震能力、全厂断电应对能力、严重事故缓解能力均有所提升,乏燃料水池冷却、水淹防护、事故后余热导出、氢气浓度监测和控制、水源的多样性和可靠性也都全面进行了考虑。华龙一号的堆芯熔化频率CDF<1.0×10-6/(堆·年),安全性与国际主流的三代核电技术相当。
  
  其次,是它的成熟性,从技术本身而[FS:PAGE]言,华龙一号的设备设计大大简化,运营维修更为便利;从产业链而言,我国是30年来唯一未中断核电建设的国家,核电产业链日趋成熟,配套产业和资源已具备支撑每年在国际国内市场新开工建设10—12台核电机组的综合能力。这些条件为华龙一号在国内外的建设均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 责任编辑:管理员 )
 
1
1 2 3
4 6 5
 
1
 
[警示录] 错误通知致22人中毒
[警示录] 不主张健康人服中成药
[警示录] 疫情这几点需特别警惕
[警示录] 高铁吸烟导致列车降速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1
刘汉如:低碳清洁甲醇燃料应用
李斌:加电可以比加油方便
院士专家研讨储能破局破卷新路径
张天任:持续深化合作 在绿色循环
马蔚华:企业发展绿色低碳经济需要
姜士宏:科学构建 合理把控 系统
杨勇平:因厂施策 协同攻关 多维
李继光:华为以“平台+生态”双擎
 
1
好丽友探索节能减排降碳新路径
科普行动
走进中国节能绿色工厂 探寻低碳
万里同心,共护黄河|60组家庭
 
1
政策信息
专家解读丨氢能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政策解读丨绿电直连试点政策三大亮
环保法规
运城蓝天保卫战2019年工作计划
晋中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
节能法规
贵州印发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
长春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
 
  合作机构 支持媒体 协办单位 支持单位    
 
  • 节约产品网 节约网
  • 吉林企业网 吉林省环保联合会
  • 新文化报 吉林日报
  • 西安建筑节能展 城市晚报
  • 中国节能协会 吉林省节能协会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电子地图 | 网站介绍 | 意见箱 | 技术支持 | 人才招聘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 dtjj.jieyue.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吉ICP备05008513号-8
技术支持:节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