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成功展示 |
|
从“沙中找绿”向“绿中找沙”的巨变,让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被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县”称号。10年来,多伦县通过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等重点工程,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林草结合趋于稳定的植被群落构建起保卫京津生态安全的绿色屏障。
截至2009年,多伦累计完成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任务162.55万亩,退耕还林74.8万亩,义务植树330万株。全县210万亩严重沙化面积的70%得到了有效治理,基本上遏制了沙化土地的扩展蔓延。全县林地面积由2000年的54万亩增加到181.6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的6.8%提高到28.73%,林草植被综合盖度由2000年的不足30%提高到80%。全县退耕还林74.8万亩,年兑现退耕还林补助7408万元,使工程覆盖的6.8万农民人均政策增收1100元。2002年推广樟子松“以造代育”模式,目前已形成10万亩的樟子松造林基地,246个退耕户平均收入近7000元。以滦河源国家森林公园等景区为重点的生态旅游年接待游客超过46万人次,收入达1.6亿元。全县农民人均收入由2000年的1303元增加到2009年的4922元,其中40%来自林业。
工程实施以前,多伦县生态系统极其脆弱。2000年全县风蚀、水蚀、沙化面积达3365平方公里,境内的Ⅰ、Ⅱ、Ⅲ号三条大沙带有逐渐扩展相连趋势。由于距北京直线距离仅180公里,频繁发生的浮尘、扬沙和沙尘暴天气,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2000年,国家紧急启动了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多伦人坚持国家投资与群众投工投劳、发动社会化造林相结合,采取“封、飞、造、禁、移、调”等措施对沙化土地综合治理。2000年确立了“生态固基”战略目标,2003年在锡林郭勒盟率先实行全年全境禁牧,2006年确定了“生态立县”目标,2008年在内蒙古自治区率先提出利用5年时间基本消灭荒山荒坡荒滩“灭荒”工程。
在多伦,过去是“沙中找绿”,现在是“绿中找沙”,防沙治沙和生态建设让多伦再现了昔日京北后花园青山秀水景象。( 责任编辑:管理员 ) |
|
|
|
 |
|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