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网站首页 低碳动态 政策法规 专家观点 警 示 录 知识百科 生活低碳 图片报道 视频报道
焦点专题 数据统计 企业黄页 新 能 源 产品名录 工程案例 节能商机 人物风采 经验交流
主题策划 市州频道 节约超市 组织机构 便民信息 节能环保认证 节能宣传周
节约网高新技术企业
1
垃圾处理也有靓丽身影 深圳垃圾分类新规正式执行
时间:2015-8-6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作为全国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深圳本月起正式施行《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管理办法》,城市生活垃圾治理在当地得到进一步的关注。
  
  “我说垃圾要分类你们还不信,注意啦,分类还可以兑换到相应的日用品哦。”8月1日,深圳市民陈先生在朋友圈里的一则消息引来不少好友点赞,“这样的活动应该全面推广,正能量。”
  
  深圳是全国垃圾分类收集8座试点城市中的一员,较早前便已率先在国内开始垃圾分类探索实践。
  
  早在2011年,深圳就启动了第二轮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并按照“以点带面、逐步推广”的原则,在总结当地两个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全市创建了1643个垃圾分类减量示范单位(小区)。同时,深圳还制定了配套政策标准,启动了《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管理办法》立法工作。
  
  这几年,这座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的垃圾处置有了明显改善,但城市生活垃圾处置仍任重道远。据《深圳特区报》报道,在深圳,生活垃圾以每年6%左右的速度增长,2014年,全市生活垃圾处理量达14826吨/天,深圳生活垃圾处理量达到540万吨。按照近10年深圳生活垃圾处理量年均6%的增速测算,预计2020年,深圳全市生活垃圾处理量将达21000吨/天。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垃圾围城”的危机并不遥远。
  
  《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管理办法》本月起施行
  
  目前,深圳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为7425吨/天,现有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均超负荷运行。这些生活垃圾倘若得不到合理的处置,将释放出有害气体,产生粉尘,影响空气质量。“垃圾围城”已成为悬在深圳市民头顶的达摩克里斯之剑。
  
  为提升垃圾分类在深圳的效果,8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管理办法》规定,对于未分类投放或者未按规定分类投放生活垃圾的单位和个人,由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后拒不改正的,个人将处50元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00元罚款,单位处1000元罚款。而在深圳,生活垃圾主要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与其他垃圾三类。
  
  深圳各区将在11月底前分别制定本辖区年度生活垃圾限量管理的实施计划,建立资金投入和保障机制,未来拒不履行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义务并被行政处罚的单位和个人,其不良行为将纳入征信系统。
  
  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是一项长期系统的社会工程,要改变千家万户的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没有全体市民积极主动参与,是难以取得成效的。让垃圾分类好看起来,罚款当然是个可能奏效的招数。然而,罚款从来不是目的,让垃圾合理分类才是。
  
  垃圾分类也可以成为很美
  
  龙应台就曾说过,常有观光客在台湾观看垃圾分类。垃圾分类,毫不夸张地说,也可以很好看。
  
  资料显示,台湾垃圾分类投放是有着舞台之美的文明秀场——每晚固定时段,街上传来熟悉的旋律,回收垃圾的资源回收车、厨余回收车和一般垃圾车如约而至,大批居民从楼宇街巷走出,手提给垃圾分好类的塑料袋、塑料桶走向垃圾车。
  
  垃圾分类好看起来,罚款是个可能奏效的招数。挨罚会心痛,进而让人“吃一堑长一智”,好好学一学管理办法,再把垃圾认真分类、认真投放。而事实上,垃圾分类更应重带动市民的积极性。有业内人士建议,应更多通过传播、引导、示范、激励等手段,正向引导市民积极支持并参与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是一个专业活。在日本,丢弃废电器时,电线会捆绑在电器上;用过的喷雾器要扎个孔,防止出现爆炸;装液体的容器,洗干净再扔;锋利的物品,用纸包好再放进垃圾袋,能把小事做到如此精细,做到专业水准。

( 责任编辑:管理员 )
 
1
1 2 3
4 6 5
 
1
 
[警示录] 错误通知致22人中毒
[警示录] 不主张健康人服中成药
[警示录] 疫情这几点需特别警惕
[警示录] 高铁吸烟导致列车降速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1
刘汉如:低碳清洁甲醇燃料应用
李斌:加电可以比加油方便
刘世锦:绿色低碳产业需要保持适度
邹骥:绿色低碳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
院士专家研讨储能破局破卷新路径
张天任:持续深化合作 在绿色循环
马蔚华:企业发展绿色低碳经济需要
姜士宏:科学构建 合理把控 系统
 
1
长沙“宝宝巴士”助力绿色低碳出行
科普行动
打好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组合拳
金融“活水”滋养林区绿色低碳转
 
1
政策信息
专家解读丨氢能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政策解读丨绿电直连试点政策三大亮
环保法规
运城蓝天保卫战2019年工作计划
晋中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
节能法规
贵州印发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
长春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
 
  合作机构 支持媒体 协办单位 支持单位    
 
  • 节约产品网 节约网
  • 吉林企业网 吉林省环保联合会
  • 新文化报 吉林日报
  • 西安建筑节能展 城市晚报
  • 中国节能协会 吉林省节能协会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电子地图 | 网站介绍 | 意见箱 | 技术支持 | 人才招聘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 dtjj.jieyue.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吉ICP备05008513号-8
技术支持:节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