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网站首页 低碳动态 政策法规 专家观点 警 示 录 知识百科 生活低碳 图片报道 视频报道
焦点专题 数据统计 企业黄页 新 能 源 产品名录 工程案例 节能商机 人物风采 经验交流
主题策划 市州频道 节约超市 组织机构 便民信息 节能环保认证 节能宣传周
节约网高新技术企业
1
垃圾分类离我们有多远 垃圾分类应全环节配套
时间:2015-7-4  来源:经济日报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加速推进,“垃圾围城”越来越成为城市发展之痛,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有专家表示,垃圾分类处理、回收利用是解决垃圾问题的最好途径。
  
  早在2010年,北京市就试点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并一直持续推进。截至2014年底,北京市垃圾分类达标试点小区达3390个,占全市物业管理居住小区约70%。分类达标考核侧重硬件配备和人员操作规范。居民垃圾分类投放效果到底如何呢?《经济日报》记者日前在北京市通州区几个小区进行了走访。
  
  分类垃圾箱成摆设
  
  分类知识普及不到位、固有的生活习惯难以改变、拾荒人翻捡的影响等因素,都是造成垃圾分类难以推行的原因
  
  家住北京市通州区新通国际花园小区的小田,每天早上出门上班时,都会随手把家里的垃圾带下楼扔掉。这个垃圾袋里有矿泉水瓶、各种果皮以及各类厨余垃圾等。
  
  记者观察发现,虽然该小区每个单元楼前都摆放着3个一米多高的垃圾桶,分别标有“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但大多数居民在投放垃圾时根本没有分类。随机查看了小区内的几个垃圾桶,记者发现,装着各种垃圾的黑色塑料袋被随意丢弃在3个垃圾桶中,分类垃圾桶的功能形同虚设。
  
  居民李女士告诉记者,刚开始实行垃圾分类的时候,业主们的积极性还是蛮高的,时间一长,就又回到从前了。“家里要准备三四个垃圾桶,还要时时记住哪个对应哪种垃圾,太麻烦了。”采访中,也有不少居民表示,他们并不清楚“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垃圾的区别,扔垃圾时只能“凭感觉”。
  
  在记者对通州区其他几个小区居民的走访中,居民对垃圾不进行分类投放的原因很一致:不清楚垃圾到底如何分类。只有少数居民反映,自己居住的小区根本没有分类垃圾桶。
  
  有专家表示,垃圾分类之所以开头难,难就难在打破居民现有生活习惯,“我们可以从幼儿园开始进行教育引导,不断推动,终会形成全民共识。”
  
  记者注意到,拾荒也对垃圾分类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在时尚街区小区,每天都有拾荒者来翻捡垃圾桶中的饮料瓶和纸板等。这些人为了能找到“有价值的宝贝”,不惜把一个个垃圾袋打开翻找,把原来分好类的垃圾也搞乱了。
  
  垃圾清运“一锅粥”
  
  即使居民将垃圾分好类,清运环节的杂乱无章仍会影响居民的积极性
  
  “即使分了类也没用。”多位负责垃圾清运的师傅说,小区内垃圾桶的垃圾要转运到附近的垃圾站。运输时,他们会把垃圾袋一股脑地装车,根本不会分类,最多把饮料瓶或纸板挑出。问其原因时,他们表示,运垃圾的三轮车内部并无隔断,只能混运。
  
  在采访中不少小区居民也反映,“不能总拿居民分类观念不强说事儿,在清运垃圾环节,原本分类的垃圾又被堆到一起。垃圾清运环节也要分类处理。”
  
  新通国际花园小区居委会负责人坦言,混运对居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是很大的打击。有一次我们在社区进行垃圾分类的宣讲,一个老大爷反驳说,“我们把垃圾分类了,你们运的时候一锅粥,没用啊。”
  
  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有专家认为,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强制性的规定约束垃圾回收企业必须分类运输,所以企业觉得“垃圾分类分不出来也无妨”。
  
  记者了解到,根据2012年3月1日起施行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北京确定要逐步建立起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不过,目前北京生活垃圾处理的费用都由各区县承担,经济压力并没有传导到企业和居民身上,对垃圾减量和分类的作用微乎其微。
  
  分类应全环节配套
  
  生活垃圾要实现全面的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还需要更长的时间
  
  如何解决生活垃圾“混装混运”难题[FS:PAGE]?在日前北京市政协召开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提案集中办理协商座谈会上,北京市市政市容委副主任李如刚表示,北京市将继续完善垃圾分类系统,将垃圾分为厨余垃圾、其他垃圾,以及报纸、易拉罐等可回收垃圾,并分类装运。
  
  李如刚介绍说,目前东城区已试点厨余垃圾交付换积分,调动居民分出湿垃圾的积极性;西城区探索出了园林垃圾、果蔬垃圾就地处理的模式。但总体来说,全市的垃圾分类还存在很多问题,仍处在“成长期”。
  
  有政协委员建议,生活垃圾处理不仅仅需要单纯的分类,还要对厨余垃圾的处理等问题进行统筹考虑。政府应将其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推广,不能只顾前端分类,不管后续运输环节。从国外成功经验看,完善的设施应当由政府主导推广,最终实现全过程、全环节的配套。
  
  业内人士表示,生活垃圾要实现全面的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还需要更长的时间。政府部门需要将工作做到最细,从各个层面广泛宣传垃圾分类的意义和知识,让大家处处感受到垃圾分类的氛围。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首席专家宋国君看来,国家应该修订《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将垃圾源头强制分类纳入法律,并在法规中明确分类对象、分类与投放方法、奖励与惩罚措施等内容,用法律的权威性和确定性保障垃圾分类的有效实施。

( 责任编辑:管理员 )
 
1
1 2 3
4 6 5
 
1
 
[警示录] 错误通知致22人中毒
[警示录] 不主张健康人服中成药
[警示录] 疫情这几点需特别警惕
[警示录] 高铁吸烟导致列车降速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1
刘汉如:低碳清洁甲醇燃料应用
李斌:加电可以比加油方便
邹骥:绿色低碳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
院士专家研讨储能破局破卷新路径
张天任:持续深化合作 在绿色循环
马蔚华:企业发展绿色低碳经济需要
姜士宏:科学构建 合理把控 系统
杨勇平:因厂施策 协同攻关 多维
 
1
好丽友探索节能减排降碳新路径
科普行动
纬景储能绿色未来展示中心展示的
走进中国节能绿色工厂 探寻低碳
 
1
政策信息
专家解读丨氢能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政策解读丨绿电直连试点政策三大亮
环保法规
运城蓝天保卫战2019年工作计划
晋中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
节能法规
贵州印发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
长春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
 
  合作机构 支持媒体 协办单位 支持单位    
 
  • 节约产品网 节约网
  • 吉林企业网 吉林省环保联合会
  • 新文化报 吉林日报
  • 西安建筑节能展 城市晚报
  • 中国节能协会 吉林省节能协会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电子地图 | 网站介绍 | 意见箱 | 技术支持 | 人才招聘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 dtjj.jieyue.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吉ICP备05008513号-8
技术支持:节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