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理论文章 |
|
“资源环境瓶颈”这个词听起来也许不太熟悉,但大家对资源短缺、环境污染都有着深切的体会,大到气候变化、能源变革,小到呼吸的空气、喝的水,无不与其密切相关。以水资源为例,我国国土辽阔,水资源分布不均,再加上人口数量庞大等因素,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此外,耕地人均占有量只相当于世界平均的43%,石油对外依存度已接近60%,天然气的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7%。
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今天,资源环境瓶颈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严峻课题。
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指出:“我国资源环境方面的基本国情,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一是资源环境瓶颈制约加剧,特别是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二是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可以说,资源环境已经成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最紧的约束、最矮的短板,是绕不过去的坎,一个躲不开、绕不过、退不得的必须解决的紧迫问题。”
而节能减排则是破解资源环境瓶颈约束的必然选择。
节能减排任重道远
今年节能宣传周的主题为“节能有道,节俭有德”,本届“全国低碳日”的主题是“低碳城市:宜居可持续”,旨在大力提升全社会低碳意识,动员公众积极投身建设低碳家园。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交通堵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城市病’日益蔓延,气候变化引起的高温、洪涝等极端天气也频繁出现,严重威胁居民安全和城市正常运转。加快推进低碳发展,不仅是顺应国际潮流、维护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选择,更是推动城市持续发展、建设宜居低碳家园的内在要求。”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勇介绍说。
资料显示,2012年我国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美国的3.3倍,日本的7倍,同时高于巴西、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尽管2014年全国单位GDP能耗下降4.8%,但节能减排之路依旧任重而道远。
对此,各地纷纷提出2015年减排目标:上海市提出2015年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5500万吨,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比上年下降2%左右;北京市明确,2015年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下降2%、4%和2.5%,空气中细颗粒物年均浓度下降5%左右。
低碳为经济转型提供良机
“以煤层气开发为重点,着力推进‘气化山西’,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发展,建设山西综合能源基地。”这是煤炭大省山西在今年节能宣传周上就如何推进低碳发展所制定的计划之一。
一直以来,山西省作为全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大省,利用其资源优势取得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掣肘。在此背景下,通过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天花板”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已成为不二选择。
无独有偶,广东省也正在研究建立广东省碳标签制度。专家表示,项目成果将帮助省政府落实低碳产品认证工作,推动低碳消费,为广东外向型经济提供低碳升级的良机。
低碳离我们越来越近
一杯水就足够冲马桶,轻轻触碰一下可以关闭水龙头——在中华世纪坛举行的“低碳城市:宜居可持续的家园”主题展览上,新的节水技术正在更新着人们的低碳理念。
在山西太原宣传周的活动现场,“会呼吸的内隔墙”、比普通锅节能率高50%以上的翅片节能锅、不含任何有害化学物质且花样百变的节能环保墙衣、24小时不间断省电75%的中央恒温热水机组……各家环保企业推出的日常生活产品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观看。
其实,低碳理念正在悄然改变我们的生活。
“用淘米水洗菜,用洗菜水浇花,用洗脸水、洗衣水擦地板。我专门从超市里买了一个大桶[FS:PAGE],平日里的洗菜水、洗脸水等都倒进桶内,用来冲马桶。这样一个月下来,可是能节约不少水啊。”家住大兴区枣园的韩大姐对记者说,“其实低碳很简单,贵在坚持。”
低碳理念离我们越来越近,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我们从节约每一张纸、每一度电、每一滴水开始,成为低碳经济的践行者。
( 责任编辑:管理员 ) |
|
|
|
 |
|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