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网站首页 低碳动态 政策法规 专家观点 警 示 录 知识百科 生活低碳 图片报道 视频报道
焦点专题 数据统计 企业黄页 新 能 源 产品名录 工程案例 节能商机 人物风采 经验交流
主题策划 市州频道 节约超市 组织机构 便民信息 节能环保认证 节能宣传周
节约网高新技术企业
1
美外交专家:中国完成人类史上最伟大的创新
时间:2015-1-30  来源:人民网  

  “很多人认为,中国不是一个创新国家,但我不同意这个观点,我认为中国完成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创新。”1月28日下午,《创业的国度:以色列经济奇迹的启示》作者索尔·辛格在北京向媒体揭示了以色列经济奇迹背后的秘密,同时阐述了他对中国发展道路的观察。
  
  索尔·辛格是《耶路撒冷邮报》社论版编辑和专栏作家,曾担任美国外交政策顾问10年之久。他和美国外交关系理事会中东问题资深研究员丹·塞诺于2009年合作撰写了《创业的国度》一书。该书于2010年被翻译成中文,如今仍高居亚马逊亚洲经济类丛书排行榜第一名。
  
  “以色列的创业项目比任何国家都多。我们每年都会有几百到几千家新成立的公司。中小型创业公司达到了4000到5000家。我们有300个研发中心,主要为大型跨国企业服务,如谷歌、微软、脸书等。如今,有越来越多美国之外的大型企业开始青睐以色列。”辛格指出,以色列自然资源匮乏,曾经依赖柑橘出口,如今已实现了创新立国。
  
  2008年,以色列的人均风险资本投资是美国的2.5倍,欧洲国家的30倍,中国的80倍,印度的350倍。与绝对数相比,以色列这个只有710万人口的国家吸引了近20亿美元的风险资本,相当于英国6100万人口所吸引的风险资本或德国和法国合计1.45亿人口所引入的风险资本总和。
  
  “人们常常认为,创新就是关于提出新的想法,但好的想法到处都有,以色列的并不会更多。真正重要的是,要把这些想法转变为切实行动,这就需要敢于承担风险的创业家。”辛格说,这一类人群在哪个国家都是少数的,即便是以色列的创业家也不会喜欢风险,但他们对好的想法有执着的信念,甘愿为之奋斗。
  
  此次来华,辛格将陪同22家以色列一流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企业会晤中国投资机构。对于“中国不是创新国家”的说法,他表示强烈反对,其理由如下:
  
  第一,中国已经成功地让几亿人口脱贫,这一过程比此前任何国家都快,这就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创新。如果比较一下各国GDP翻一番所花的时间,第一个国家是英国,它花了150年,第二个是美国,它花了50年,而中国却在人口多得多的情况下花了更少的时间。更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没有照搬其它国家的模式,而是走出了自己的发展道路。
  
  第二,中国如今不仅是使用互联网人数最多的国家,而且是移动互联的主导国家。在中国,使用手机进行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的人数远远要超过美国,人们习惯网上购物、送货到家。在这一点上,中国已经走到世界前列。这一商业模式很快将被出口到其他国家。另外,中国的手机品牌也开始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份额,比如小米。有人说它是“山寨”,但其实不是,它从不同品牌上学习和借鉴,将那些对于硬件和软件的想法重新组装,能够在市场上流行起来,一定是有创新的。
  
  从企业上升的国家的层面,辛格指出,中国和以色列一样在历史上多次自我变革,都是追求创新的国度。两国都拥有古老的文明,同时也都在不断创新,这样又古又新的结合会给两国带来很多合作的机会。
  
  “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走向创新道路的方式,有时候有很多共同点,但有时候也会因为各自的历史、文化和优势而有所不同。比如,美国是一个大国,资源丰富,邻国关系良好,跟以色列的情况恰恰相反,但美国拥有硅谷,我们有很多中小企业。这就说明,各国的创新道路可以不同。”
  
  屏蔽此推广内容辛格认为,这一代人注定会经历很多快速而巨大的变革,无论是在教育、能源、交通、通讯等哪个方面,这些变革将会彻底地改变人们的生活。创新的意义不仅在于让公司受益,更重要的是要让人民受益。因此,更值得关注的不是哪个国家最先拥有了新技术,而是哪个国家最先应用了这些技术。如果以色列可以和中国[FS:PAGE]合作,推动各个领域的技术变革,那么双方都可以获得更好的机会。
  
  从2013年开始,中国企业投资以色列科技创业公司发展迅速。以色列国家经济委员会预计,2014年中以公司交易额将达到3亿美元,大大超过2013年的5000万美元。政治因素是促成“中以投资热”的原因之一。
  
  当然,挑战也依然存在。辛格指出,以中之间还没有建立创新合作的“高速公路”。“以色列和美国之间已经具备这样的‘高速公路’。很多以色列人在美国创业,懂得如何进入美国市场、如何寻找合作伙伴、如何展开合作。而这就需要两国高层之间和人民之间都开展密切的交流。”此外,他还表示,以中不应仅仅是贸易伙伴,简单地把以色列的科技出口到中国,而应该成为创新的伙伴,合作应对各自面临的问题,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 责任编辑:管理员 )
 
1
1 2 3
4 6 5
 
1
 
[警示录] 错误通知致22人中毒
[警示录] 不主张健康人服中成药
[警示录] 疫情这几点需特别警惕
[警示录] 高铁吸烟导致列车降速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1
刘汉如:低碳清洁甲醇燃料应用
李斌:加电可以比加油方便
刘世锦:绿色低碳产业需要保持适度
邹骥:绿色低碳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
院士专家研讨储能破局破卷新路径
张天任:持续深化合作 在绿色循环
马蔚华:企业发展绿色低碳经济需要
姜士宏:科学构建 合理把控 系统
 
1
好丽友探索节能减排降碳新路径
科普行动
科技公司加速“绑定”低碳电力
智慧节能技术升级,建筑行业加速
 
1
政策信息
专家解读丨氢能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政策解读丨绿电直连试点政策三大亮
环保法规
运城蓝天保卫战2019年工作计划
晋中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
节能法规
贵州印发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
长春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
 
  合作机构 支持媒体 协办单位 支持单位    
 
  • 节约产品网 节约网
  • 吉林企业网 吉林省环保联合会
  • 新文化报 吉林日报
  • 西安建筑节能展 城市晚报
  • 中国节能协会 吉林省节能协会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电子地图 | 网站介绍 | 意见箱 | 技术支持 | 人才招聘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 dtjj.jieyue.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吉ICP备05008513号-8
技术支持:节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