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网站首页 低碳动态 政策法规 专家观点 警 示 录 知识百科 生活低碳 图片报道 视频报道
焦点专题 数据统计 企业黄页 新 能 源 产品名录 工程案例 节能商机 人物风采 经验交流
主题策划 市州频道 节约超市 组织机构 便民信息 节能环保认证 节能宣传周
节约网高新技术企业
1
青海:低碳循环助推绿色发展
时间:2015-6-20  来源:人民日报  

  6月16日,2015中国·青海绿色发展投资贸易洽谈会暨第二届(国际)环青海湖电动汽车挑战赛,在青海西宁开幕。这届青洽会紧扣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主题是“开放合作、绿色发展”。截至6月4日,青洽会落实拟签约项目351项,总投资1680.97亿元,还有一些项目将陆续签约。青洽会,只是青海绿色发展的一个窗口。
  
  “绿色规划”引领转型升级
  
  党的十八大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决策,青海省委、省政府坚持以生态保护优先的理念来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围绕转方式、调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低碳、循环、绿色发展,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这是一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去年,青海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7.89%;清洁能源消费占全部的46%以上。
  
  科学规划是有效的指挥棒。为了把生态保护优先落到实处,青海实施新型工业化,以“低碳、集聚、循环”为抓手,依据全省各产业基地的定位和重点,着力打造以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以及盐湖化工等产业为依托的15个工业基地,谋划一批产业补链、功能配套、循环利用的项目。
  
  青海积极发展十大特色产业,通过扶优扶强、联合重组等方式,培育50个主业突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有持续创新能力、销售收入超百亿的大型企业,构建纵向延伸产业链条、横向促进产业融合的循环工业体系,促进工业结构向特色优势型、循环经济型、创新驱动型和园区带动型转变。
  
  为此,青海严把新建项目的审查关,坚决杜绝高污染、高能耗、低产出、低效益的项目落地,着力引进一批节能环保、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业项目。
  
  围绕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目标,青海相继出台一系列自我加压、自我约束的规定,从源头严格把关,从生产环节加强监管,倒逼企业转型升级。还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和督查督办等工作推进机制,实行目标责任制和绩效考核管理,对成效显著的产业基地和个人进行表彰。
  
  项目建设带动转型升级。发展必须依托资源优势,突出特色,扬长避短。近年来,青洽会签约的绿色项目陆续建成投产,有效地延伸了盐化工、新能源和生物等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加速构建了盐湖化工、油气化工、光伏制造和光伏电站,以及有色金属冶炼、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大力实施了一批重点工程,石油天然气、盐化工等先进产能比重显著提升,硅材料和太阳能、地毯绒纺、中藏药和特色生物资源开发等产业体系日趋完整。茫茫盐湖,不再只是“一袋钾肥”。盐湖资源—碳酸锂—正负极材料—锂电池组制造,以及配套铜箔、石墨等产业链条初步形成,经济效益成倍提高。
  
  青海深入推进“两化”融合,大力实施企业信息化应用示范工程,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信息系统,推动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变,加快信息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企业生产的融合,提升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
  
  多措并举提升“绿色水平”
  
  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青海痛下决心,多措并举,告别“大黑粗”。雄关漫道,峰回路转,迎来柳暗花明。
  
  ——循环经济提质量。根据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总体规划,青海科学处理资源开发和生态环保的关系,着力发展盐湖资源循环利用,实现钾、钠、镁、锂、硼等盐湖资源的集约利用,发展资源综合开发、循环利用为核心的优势产业,对资源“吃干榨尽”。
  
  该省在调整优化规划的基础上,支持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海东工业园区,分别构建各具特色的产业链条,明确三大园区的产业定位,鼓励企业跨园区实施融合,着力构建不同层次的循环格局: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相互融合、园区间错位发展的大循环;园区内[FS:PAGE]企业产业上下游对接、废弃物综合利用的中循环;企业内部余热余压回收利用的小循环。初步形成了水泥与化工、余热废渣利用等产业融合发展,铬铁合金、铬盐系列产品和新型建材为一体的副产品闭路循环等。各产业间原料、产品、废物对接转化利用,相互协作的循环经济已见雏形。
  
  ——节能降耗增效益。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节能降耗,主要领导多次作出批示,要求“加大对高耗能产业的技改力度,下决心逐步淘汰高耗能的落后产能,新上项目必须严控单位能耗指标”,提出“我省节能降耗工作面临很大压力,必须高度重视。一方面要研究工作方案,一方面自加压力,千方百计把能耗降下来”。
  
  为此,青海省强化部门的职责分工,逐年分解落实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等目标任务,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目标责任体系。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制度,建立了高于国内同行业水平的新建项目技术装备标准,严控“两高一资”的新增产能,大力引进轻工、环保等低碳型项目。
  
  该省建立了高于国家指标的落后产能淘汰标准。十八大以来,累计淘汰落后产能55.2万吨,提前两年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二五”目标任务。积极开展企业清洁生产审核,企业的清洁生产水平明显提升。推进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实施工业窑炉改造等节能技术改造。在电解铝、水泥、钢铁等行业开展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等对标专项行动,部分重点产品的技术指标已达国内领先水平。
  
  ——技术创新赶先进。青海深入实施科技支撑工程,加快创新型园区、企业建设,支持企业研发平台建设,鼓励企业面向科研院所、高校寻求智力支撑,开展“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技术创新。
  
  截至去年底,省级以上研发技术中心所在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2.5%,较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完成32个企业技术创新项目,建成光伏产品检测平台、硅材料工程技术实验室等5个企业技术创新平台。
  
  ——产业升级助跨越。青海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钢铁、石油天然气等传统产业先进产能比重明显提升,中藏药、食品饮料、藏毯等轻工业年均增长22.9%。
  
  该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以光伏、锂电池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形成规模;电子箔等新材料高速发展;高端数控机床、风力发电装备等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得到提升;虫草、枸杞加工等生物医药产业的规模持续扩大。
  
  ——行业整合强竞争。青海清理整顿电解铝项目,积极探索电力直购和区域电力局域网建设,构建电—铝—铝加工一体化发展模式,全省电解铝就地转化率达到70%。同时,加快推进水泥、铁合金行业整合重组,引导产能向具有比较优势的地区和企业集中,通过关小建大、淘汰落后、等量置换,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此外,加快光伏制造行业铸锭、切片、晶硅电池及组件项目建设,强化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开拓省内建筑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市场,推进产品和系统检测中心、光电产品检测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青海瞄准绿色发展,目标坚定,步伐稳健。
  
  


( 责任编辑:管理员 )
 
1
1 2 3
4 6 5
 
1
 
[警示录] 错误通知致22人中毒
[警示录] 不主张健康人服中成药
[警示录] 疫情这几点需特别警惕
[警示录] 高铁吸烟导致列车降速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1
刘汉如:低碳清洁甲醇燃料应用
李斌:加电可以比加油方便
刘世锦:绿色低碳产业需要保持适度
邹骥:绿色低碳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
院士专家研讨储能破局破卷新路径
张天任:持续深化合作 在绿色循环
马蔚华:企业发展绿色低碳经济需要
姜士宏:科学构建 合理把控 系统
 
1
长沙“宝宝巴士”助力绿色低碳出行
科普行动
打好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组合拳
金融“活水”滋养林区绿色低碳转
 
1
政策信息
专家解读丨氢能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政策解读丨绿电直连试点政策三大亮
环保法规
运城蓝天保卫战2019年工作计划
晋中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
节能法规
贵州印发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
长春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
 
  合作机构 支持媒体 协办单位 支持单位    
 
  • 节约产品网 节约网
  • 吉林企业网 吉林省环保联合会
  • 新文化报 吉林日报
  • 西安建筑节能展 城市晚报
  • 中国节能协会 吉林省节能协会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电子地图 | 网站介绍 | 意见箱 | 技术支持 | 人才招聘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 dtjj.jieyue.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吉ICP备05008513号-8
技术支持:节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