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网站首页 低碳动态 政策法规 专家观点 警 示 录 知识百科 生活低碳 图片报道 视频报道
焦点专题 数据统计 企业黄页 新 能 源 产品名录 工程案例 节能商机 人物风采 经验交流
主题策划 市州频道 节约超市 组织机构 便民信息 节能环保认证 节能宣传周
节约网高新技术企业
1
绿色化发展的吴中探索
时间:2015-6-20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是太湖水的精华所在,拥有1486平方公里太湖水域、184公里太湖岸线,分别约占太湖水域面积的3/5、太湖岸线的一半。国家规划的13个太湖景区中,有6个在吴中区,生态红线保护区域占该区国土面积的87.1%——该比率在江苏排名第一。
  
  近年来,吴中区始终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坚持先生态后业态,过去10年,投入超140亿元开展生态清淤、退垦还湖,相继获得“全国生态示范区”、“国家生态区”等称号。
  
  用规划引领,以体制支撑
  
  对吴中区来说,从体制上探索绿色化发展道路不仅是一种现实“倒逼”,更是一种主动追求。
  
  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吴中区以国家级开发区、太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城区为重点,以吴中太湖新城为亮点,积极构建产业高端化、园区生态化和生产清洁化的绿色产业体系。围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和节能环保等五大产业链,打造工业经济升级版;围绕金融、商务等现代服务业态,以绿色低碳技术和绿色服务理念,推动服务业融合发展与先进制造业互动发展,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生态环保的服务业集聚区。
  
  创新绿色科技体系。吴中区抢抓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契机,把绿色发展的立足点放在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上。以绿色科技研发为主攻方向,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品牌建设,着力将创新资源引入企业,将研发机构建在企业,将科技服务覆盖到企业,将创新政策落实到企业。该区正在制定绿色技术发展专项规划,加大对生态文明建设重点领域的技术攻关,构建以清洁生产技术、污染治理技术、生态改善技术为重点的绿色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应用体系。
  
  建设绿色环境体系。吴中区围绕“美丽吴中、美在太湖”生态文明建设计划,把建设绿色环境体系纳入制度化、法制化轨道,在江苏省率先建立实施生态补偿机制,对环太湖乡镇实行侧重于生态建设的差别化考核,率先在太湖流域成立太湖水环境综合管理办公室,全方位开展水草蓝藻打捞、芦苇收割、饮用水源地保护、太湖湿地管理和太湖沿岸水体环境执法等“五位一体”长效管理工作,实现太湖一级保护区连片整治全覆盖。该区全面实施“蓝天、绿地、净土、静音”十大工程,推进湿地保护、新增林地、宕口整治、山体复绿、生态沟渠等生态环境重点项目建设,完成近3000家沿岸企事业单位和居民集中区雨污分流、整治及接管,新建25公里生态河道被列入“苏州市农村水利三大亮点”。正在建设中的吴中太湖新城核心区,规划建设10平方公里的湿地林地,全力打造“城市绿肺”。该区深入实施“美丽乡村”、“两山一镇”等建设计划,对规划保留村庄实施全面环境整治,形成生态自然、集中居住、古村保护、人文特色四大村庄环境整治类型,实现国家级生态镇、市级以上生态村全覆盖。
  
  布局绿色资源体系。吴中区以构建安全稳定、经济绿色资源支撑体系为核心,积极探索破解资源瓶颈,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水平。一方面,以开发区建设省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为抓手,探索建立绿色能源消费优先权等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机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循环清洁生产。另一方面,建立健全绿色发展产业目录,探索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加强对投资项目能评、环评,从项目引进源头上严格准入,有效控制新污染源产生。在土地利用方面,该区积极落实“四个百万亩”,确保耕地保有量不减少。
  
  丰富绿色生活体系。吴中区以加快培育绿色市场,引导群众树立绿色生活理念为重点,逐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城市基础设施和运行服务体系,使绿色生活成为全民自觉行动。
  
  用数据量化,以标准约束
  
  吴中区绿色化发展道路探索的一大亮点,在于将绿色发展量化、数字化、指标化,形成了可触[FS:PAGE]、可摸、可衡量的绿色发展判断标准。吴中区制定的《绿色发展纲要》中,设定了绿色经济、绿色社会、绿色生态、绿色保障四大类45个指标体系,对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绿色“达标率”进行量化。
  
  绿色经济发展方面,《纲要》制定了产业绿色发展10项刚性目标,明确到2020年节能环保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6%,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50%等。
  
  绿色社会发展方面,《纲要》设置了12项主要指标,明确到2020年城乡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达98%,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40张,生态文明知识普及率达95%。
  
  绿色生态改善方面,《纲要》提出了16项硬性指标,要求林木覆盖率达到31%,单位GDP能耗和碳排放显著下降,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水平明显增强等。
  
  绿色保障能力方面明确了6项“必成性”指标,包括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3%,环保投资占财政收入比重达15%等。
  
  用实绩说话,让群众评判
  
  吴中区的绿色化发展,不仅写在文件中,更落实在行动中。2014年,吴中区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8家、高新技术产品294个,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3%;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7.5%;6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完成造林绿化面积3200多亩,自然湿地保护率提升至80.6%;新建配套污水管网30公里,完成28个农村村庄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疏浚整治河道182条,新增造林绿化3248亩;获评“最佳生态旅游度假目的地”,东山三山村荣获“中国最美休闲乡村”、横泾上林村荣获“江苏最具魅力休闲乡村”。
  
  吴中区把“人民民众对绿色发展成果的满意度”作为绿色发展的重要标尺,建立绿色发展的“全民参与、大众评判”机制,明确各项指标最终测评达到“7、8、9”,即到2020年,人民群众对绿色发展成果满意度达70%,各单项指标根据权重完成程度达80%,所有指标综合得分达90%。
  
  未来一段时期,吴中人将以“发展保护两相宜、质量效益双提升”为导向,以建成全国领先的绿色发展示范区为目标,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珍惜每一滴水、每一片绿,用心保护生态资源。
  


( 责任编辑:管理员 )
 
1
1 2 3
4 6 5
 
1
 
[警示录] 错误通知致22人中毒
[警示录] 不主张健康人服中成药
[警示录] 疫情这几点需特别警惕
[警示录] 高铁吸烟导致列车降速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1
刘汉如:低碳清洁甲醇燃料应用
李斌:加电可以比加油方便
刘世锦:绿色低碳产业需要保持适度
邹骥:绿色低碳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
院士专家研讨储能破局破卷新路径
张天任:持续深化合作 在绿色循环
马蔚华:企业发展绿色低碳经济需要
姜士宏:科学构建 合理把控 系统
 
1
长沙“宝宝巴士”助力绿色低碳出行
科普行动
助推工业绿色低碳转型,三部门“
系统发力推动低碳转型
 
1
政策信息
专家解读丨氢能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政策解读丨绿电直连试点政策三大亮
环保法规
运城蓝天保卫战2019年工作计划
晋中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
节能法规
贵州印发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
长春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
 
  合作机构 支持媒体 协办单位 支持单位    
 
  • 节约产品网 节约网
  • 吉林企业网 吉林省环保联合会
  • 新文化报 吉林日报
  • 西安建筑节能展 城市晚报
  • 中国节能协会 吉林省节能协会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电子地图 | 网站介绍 | 意见箱 | 技术支持 | 人才招聘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 dtjj.jieyue.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吉ICP备05008513号-8
技术支持:节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