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人物专栏 |
|
有这样一位老师,虽然教的是语文,但却要求学生用拖完教室地的水拿来浇花、将收集起来的废纸拿去卖掉、教育学生不随便扔垃圾、不随便破坏公共绿地。他,就是苍南县马站镇南坪小学的政教主任蔡庆勉。
对于这些要求,蔡庆勉的这些做法显然得到了学生们的踊跃支持。“我教过的学生出去的话,卫生习惯之类的行为都跟别人不一样。”说起这些,蔡庆勉颇为自豪。
从1991年开始做老师起,蔡庆勉就在不知不觉中开始从事环保低碳的行为,虽然对于那时候的他来说,什么叫环保、什么叫低碳,还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
200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蔡庆勉参加了一个义工活动。“当时我只是在想,如果我加入进去的话,加上我在教学上的方便,可以增强培养人在生态意识方面的这样一个概念和理念。”谈起往事,蔡庆勉依旧历历在目。
2005年至2008年期间,蔡庆勉依旧在摸索着一条适合自己的低碳环保之路。2008年,他正式加入了580环保义工联合会。从2008年开始至今,蔡庆勉和协会的义工们一起,开始了一次次实实在在的环保大行动。莒溪、赤溪、马站、矾山等地的农村学校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他们给农村的孩子、居民讲课、发传单、提供咨询服务等,宣传环保知识,传播环保理念。他们还在苍南县建立的留守儿童和留守少年基地开展节约水电、珍惜粮食等与环保有关的宣传教育活动。并且,还对农村垃圾污染情况开展调查,指导村民学会将垃圾分类回收,绿化周边环境,保护良田耕地等。
在多年的活动宣传中,有件事给蔡庆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是一次去农村的宣传活动,蔡庆勉用实际的例子来解释给那些老大爷、老大娘听,为什么以前农村水沟都很清澈鱼虾可见,但现在水沟没有鱼,而且很臭,原因究竟是什么。
“我就跟他们说你晚上把垃圾堆在很干净的地方,第二天肯定会堆满垃圾。有人不相信,坚持认为别人肯定不会将垃圾堆过来的。结果,第二天一看果真所有的垃圾都送到那里去了。后来他们告诉我,自从我跟他们讲了以后,他们就在环境保护方面做得很好,病都不生了。虽然这话说的很夸张,但是很真诚。”蔡庆勉说道。
这次农村宣传活动,显然让蔡庆勉备受鼓励,他将之称为“破窗效应”。
同时,几年下来,蔡庆勉还策划和组织了一次次低碳环保行动,队友们亲切地把这些活动称呼为“蒲公英低碳环保行动”。
蔡庆勉是这样解释“蒲公英低碳环保行动”:教会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就好像蒲公英一样飞到哪里,到哪里生根发芽。
作为老师,蔡庆勉通过本网寄语所有的学生:“环保低碳让你受累一时,受益一生。”
( 责任编辑:管理员 ) |
|
|
|
 |
|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