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网站首页 低碳动态 政策法规 专家观点 警 示 录 知识百科 生活低碳 图片报道 视频报道
焦点专题 数据统计 企业黄页 新 能 源 产品名录 工程案例 节能商机 人物风采 经验交流
主题策划 市州频道 节约超市 组织机构 便民信息 节能环保认证 节能宣传周
节约网高新技术企业
1
“垃圾围城”该如何应对
时间:2014-10-7  来源:国际节能环保网  
1.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的普遍问题
  
  垃圾填埋场地荒垃圾填埋场特殊性就是库容小、占地面积大,是一个开放体系,臭气、苍蝇扩散不可控。由于人口密度很大、城镇化加速,垃圾填埋场选址与落地的难度远比以往大得多。
  
  垃圾填埋场碳排放减量填埋产生的甲烷气对臭氧层破坏力是二氧化碳的四倍。我国有北京已经率先立法,规定原生垃圾不得直接进入垃圾填埋场。
  
  焚烧残渣率和排放水平我国南北方垃圾含水量不同,成分混合复杂。垃圾低位燃烧热值偏低,提高炉内温度需要辅助燃料,造成污染排放总量大。近年,焚烧补贴价大幅度下降,设施投入不足反致污染排放升高。焚烧残渣率普遍高达20%25%,欧美垃圾焚烧残渣率却小于8%。
  
  2.城市垃圾管理新阶段新问题
  
  垃圾进城随着城乡一体化垃圾收运体系迅速完善,垃圾收集量骤然增大,填埋场寿命急剧缩短。其次,垃圾运距延长,运输费用大幅度攀升。在发达地区已经形成垃圾由乡村向城市副中心城区转运的新局面——垃圾进城。
  
  社会阻力建成、新建垃圾管理设施深受居民的抵制。
  
  垃圾分类投放遇阻毫无疑问,从源头分类投放,是垃圾减量最有效的办法。但是各城市推进生活垃圾进一步分类却遇到挫折。投入量大,产出甚微,还是不能解决现阶段城市垃圾管理的问题。
  
  流域性垃圾填埋场治理我国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沿袭利用江河岸边沟壑倾倒、填埋垃圾的传统,垃圾填埋场布局受制于力求便利的局限性。经过多年的发展,不同阶段的垃圾填埋场围入城市副中心,还有垃圾填埋场比邻城市水源地。环境安全问题逐渐显现出来了。
  
  3.用垃圾分选成套设备生产线来弥补前端分类
  
  预计在2030年内,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依然是混合垃圾为主体。分类做不到,集中机械化分选补救就是唯一途径。
  
  垃圾分选是将收集起来的混合垃圾,通过进料、给料、匀料、上料、破袋、筛分、风选、磁选、人工分选、除杂等设备组成的机械化生产线分选,完成塑料、纸张、金属、玻璃等资源回收利用,筛下选余物分出有机质组分输出做进一步的综合无害化处理,大部分游离水分截留,再将热值比较高的筛上选余物输出送焚烧厂焚烧。
  
  分选实现垃圾资源循环利用与直接减量垃圾机械分选的结果,首先是塑料、玻璃、金属、织物等资源回收利用,直接形成垃圾减量,一般能够达到10%17%的减量率;其次,为进一步的分类减量处理措施创造条件。
  
  分选对焚烧的贡献通过机械分选,把渣土、水分、有机质最大限度地分离出来,则能显著提高垃圾低位热值,提高焚烧热效率,降低残渣率,并减少二次污染排放总量。
  
  4.农村垃圾管理的一种新路线
  
  农村垃圾管理问题主要是垃圾逆向进城,运输距离长。对此,我们提议走先好氧发酵减量、除臭源、干化,再分片集中机械化分选的路线。选后可燃组分进城或就地热解供热;已经无害化的、品相趋好的渣土、有机组分留本地自然处置。这样就能使垃圾减量率达到80%以上。同时隔断臭味流通、减少运输量、缩短流通距离。

( 责任编辑:管理员 )
 
1
1 2 3
4 6 5
 
1
 
[警示录] 错误通知致22人中毒
[警示录] 不主张健康人服中成药
[警示录] 疫情这几点需特别警惕
[警示录] 高铁吸烟导致列车降速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1
刘汉如:低碳清洁甲醇燃料应用
李斌:加电可以比加油方便
刘世锦:绿色低碳产业需要保持适度
邹骥:绿色低碳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
院士专家研讨储能破局破卷新路径
张天任:持续深化合作 在绿色循环
马蔚华:企业发展绿色低碳经济需要
姜士宏:科学构建 合理把控 系统
 
1
好丽友探索节能减排降碳新路径
科普行动
重庆荣昌:普及低碳理念倡导绿色
纬景储能绿色未来展示中心展示的
 
1
政策信息
专家解读丨氢能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政策解读丨绿电直连试点政策三大亮
环保法规
运城蓝天保卫战2019年工作计划
晋中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
节能法规
贵州印发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
长春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
 
  合作机构 支持媒体 协办单位 支持单位    
 
  • 节约产品网 节约网
  • 吉林企业网 吉林省环保联合会
  • 新文化报 吉林日报
  • 西安建筑节能展 城市晚报
  • 中国节能协会 吉林省节能协会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电子地图 | 网站介绍 | 意见箱 | 技术支持 | 人才招聘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 dtjj.jieyue.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吉ICP备05008513号-8
技术支持:节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