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网站首页 低碳动态 政策法规 专家观点 警 示 录 知识百科 生活低碳 图片报道 视频报道
焦点专题 数据统计 企业黄页 新 能 源 产品名录 工程案例 节能商机 人物风采 经验交流
主题策划 市州频道 节约超市 组织机构 便民信息 节能环保认证 节能宣传周
节约网高新技术企业
1
一位下岗职工的环保事业
时间:2010-4-11  来源:中工网  
下岗职工王裕庆,经过反复实验研制出一种低投入高效能的治污排污化学配方……他说,人都是逼出来的,只要你不放弃,幸运和成功的天平就会偏向你。
  虎年元宵节刚过,江西德安县的王裕庆老人就背着大包小包,匆匆踏上前往安徽宿州的长途班车。老王此行是去为当地一家民营企业进行环保设计。
  江西省德安县有家不起眼的水处理剂应用研究所,办公点就在王裕庆家里,全所就两人,也没什么高端科研仪器。别看这不起眼的家庭作坊式机构,每年都和国内10余家中小型化工企业有业务来往。研究所在湖南、湖北、安徽等地也小有名气。这就是王裕庆下岗后创办的研究所。所里另一个成员是老王的儿子。
  下岗生活陷困境
  王裕庆身材魁梧,说话大嗓门,语言风趣,为人爽直,根本看不出今年已60出头。
  王裕庆是安徽无为县人,1977年考入原江西大学化学系,1980年毕业分配到德安县萤石矿工作。在矿里,王裕庆先后当过老师,搞过工程建设,任过人民调解员。2003年,萤石矿实行企业改制,王裕庆和同事一同下岗。不久,妻子也从乡供销社下岗。
  单位没了,别的同事都搬到外面去谋生了,王裕庆一家人还挤在破旧不堪的职工宿舍楼。由于交不起学费,王裕庆又执拗不肯去借,正在读高中的儿子女儿只有辍学回家。家里已揭不开锅。
  不能再这样“坐以待毙”,王裕庆和妻子商量,决定外出打工。可路费难住了夫妻俩。妻子只好到菜地里摘了些辣椒、茄子和黄瓜,到附近锡矿菜市场卖了200块钱,作为丈夫路费。
  凭着过硬的技术和多年工作经验,王裕庆很快在南昌一家化工企业找到工作。几个月下来,收入甚微,王裕庆觉得根本不能体现人生价值,最后卷铺盖回了家。
  攻坚克难搞科研
  在家里,王裕庆脑子没闲着,他给自己分析了一下:给别人打工卖苦力,日子还不如下岗前,自己也不甘心。投资办厂做生意,需要一大笔钱,还有风险,也不现实。唯一可拿上台面的就是年轻时学的化学专业。
  说起大学时学的化工专业,王裕庆总是特别自信。当年班上30多个同学大多条件优越,唯独他是农民出身,所以他学习特努力。第二学年,他的成绩就名列前茅,还发表了几篇颇具分量的科研论文。
  他了解到治污排污成本高,很多中小型企业承担不起。“如果能研制出成本低廉而成效显著的治污化学药剂,那市场就大得不可想象喽!”想到这,他觉得天无绝人之路,庆幸自己学的是环境保护专业。
  说干就干,王裕庆把自己关在家里,一门心思搞起科研。他把当年大学课本都翻出来,重新温习研究。没有实验室,他就把家里阳台腾出来。买不起实验仪器,他自己动手制作简易设备。比如紫外线催化反应设备,就是用一根紫外光灯管和塑料瓶、泡沫塑料板组装而成。虽然简单,效果一点不比专业设备差。
  经过180多个日夜的反复实验,王裕庆终于研制出一种低投入高效能的治污排污化学配方。那一刻,他激动地流下热泪。这半年,他几乎没有迈出房门一步,一半时间都是通宵达旦工作。
  以点带面找市场
  科研成果有了,接下来是如何转化为生产力。2005年,王裕庆以3万元注册资金创办水处理剂应用研究所,专门从事工矿企业和城镇生活废水处理。科研所就设在家里,没有招牌,没有像样的办公设备,就老王一个人。后来人手不够,老王把在外打工的儿子叫了回来。
  王裕庆琢磨自己没钱做广告,就先在一家本地企业试试,用事实来证明自己。他先悄悄提取了工厂废水样本,用自己的配方实验,发现净化效果非常理想。
  于是他找到企业老板,提出帮助治污。老板听后又惊又疑:“环保局说至少要花40万治污费,你3万就治好,你一个下岗工人有这么大能耐?!”老板不相信。于是,王裕庆向亲戚借来3万元,往老板桌上一放:“这个污我要治不了,这[FS:PAGE]3万元就不要了!”老板感觉王裕庆不像在开玩笑,将信将疑让他试试。
  两月后,排污结果经九江市环保局技术检测各项指标都达标,王裕庆第一宗业务旗开得胜。造纸厂老板付费后,还为老王介绍了另一家造纸厂。在德安县就业局引见下,他又到湖南省浏阳市接了几家企业,均告成功。为了让客户放心,王裕庆常垫钱做方案。
  正因“诚信”二字,他慢慢赢得了客户,也赢得了市场。目前,老王父子俩已为全国各地30余家企业成功治理了污水排放。
  回报社会心胸宽
  由于业务比较顺利,王裕庆家日子好过多了。一家人搬出已成危房的职工宿舍,在县城买了套崭新的三居室。妻子长年累月的腰椎病也能住院治疗了。
  即使这样,王裕庆父子俩出差也舍不得买卧铺票,总是一坐十几个小时,在外面是能省则省。王裕庆有自己的想法,辛辛苦苦赚点钱不能乱花,一要扩大规模,二要回报社会。
  2005年,王裕庆攒下创业第一桶金时,就一口气托在福建泉州打工的亲戚买回1100个书包捐给乡村的贫困学生。随后两年,他主动联系德安县科技局,拿出4000元作为科技人员下农村普及农业科技的生活津贴。
  “5·12”汶川大地震那天,王裕庆恰巧出差到重庆。震后两个小时,老王向捐款箱捐出3000元。看到有献血车来了,他报名要求献血。医生见他两鬓白发,说啥也不同意,老王只好失望离去。
  不久前,一次偶然机会,老王得知县社会福利院老年公寓年久失修,主动上门捐出2000元。
  现在的王裕庆,精神饱满,衣食无忧,他感慨地说,“当年下岗时我也没想会有今天的好日子,人都是逼出来的,只要你不放弃,幸运和成功的天秤就会偏向你,没有苦就没有甜”。
  感言
  心态成就美丽

  王裕庆像一股喷泉,在压力下成就了美丽人生。从“掉队”到“追赶”,再到“超越”,他用永不言败的信念走出人生的低谷,又走向人生的高峰。
  其实,每个人都如同喷泉,如何将人生的挫折转化成喷泉的原动力?
  豁达的心态是重要前提。有了它,在面对困难时,我们就不会被轻易击垮。
  永不言弃的精神,是行动的力量源泉。它能使人生的经历变成一种积累,使人生的教训转为一种经验,酝酿出厚积薄发的人生态势。(文/慕容素娟)

( 责任编辑:管理员 )
 
1
1 2 3
4 6 5
 
1
 
[警示录] 错误通知致22人中毒
[警示录] 不主张健康人服中成药
[警示录] 疫情这几点需特别警惕
[警示录] 高铁吸烟导致列车降速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1
刘汉如:低碳清洁甲醇燃料应用
李斌:加电可以比加油方便
刘世锦:绿色低碳产业需要保持适度
邹骥:绿色低碳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
院士专家研讨储能破局破卷新路径
张天任:持续深化合作 在绿色循环
马蔚华:企业发展绿色低碳经济需要
姜士宏:科学构建 合理把控 系统
 
1
长沙“宝宝巴士”助力绿色低碳出行
科普行动
长沙“宝宝巴士”助力绿色低碳出
上海电气:加快绿色低碳发展
 
1
政策信息
专家解读丨氢能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政策解读丨绿电直连试点政策三大亮
环保法规
运城蓝天保卫战2019年工作计划
晋中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
节能法规
贵州印发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
长春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
 
  合作机构 支持媒体 协办单位 支持单位    
 
  • 节约产品网 节约网
  • 吉林企业网 吉林省环保联合会
  • 新文化报 吉林日报
  • 西安建筑节能展 城市晚报
  • 中国节能协会 吉林省节能协会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电子地图 | 网站介绍 | 意见箱 | 技术支持 | 人才招聘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 dtjj.jieyue.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吉ICP备05008513号-8
技术支持:节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