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网站首页 低碳动态 政策法规 专家观点 警 示 录 知识百科 生活低碳 图片报道 视频报道
焦点专题 数据统计 企业黄页 新 能 源 产品名录 工程案例 节能商机 人物风采 经验交流
主题策划 市州频道 节约超市 组织机构 便民信息 节能环保认证 节能宣传周
节约网高新技术企业
1
太原传统产业开始瘦身 关停搬迁250多家污染企业
时间:2014-6-30  来源:中国新闻网  

  随着一阵轰隆隆的巨响,山西省太原市东山热电厂一根100米高的烟囱和两座50米高的冷却塔轰然倒地。此举标志着运行了22年且污染严重的太原东山热电厂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2012年至今,太原市已累计关停搬迁250余家污染企业,在全面改善环境质量的征途中,正进行着凤凰涅槃般的浴火重生。
  
  不要污染的GDP
  
  煤炭、电力、冶金、化工、焦化、建材是太原市的六大支柱产业。2012年以前,六大支柱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始终在80%左右徘徊。产业结构失衡,绿色转型问题亟待解决。
  
  “万元GDP能耗居高不下,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近两倍。工业布局不合理,城市周边分布着太钢、狮头水泥、太化、煤气化、一电、二电、东山热电等十余家重点工业企业,形成工业围城的发展态势,节能减排问题十分突出。”太原市环保局污染总量控制处处长刘仕俊说,如此严峻的环境形势,直接影响着太原市区环境质量的改善,已成为制约城市建设的重要问题。
  
  “不要污染的GDP”,成为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夙愿。
  
  2012年,太原市一举关停了太化、煤气化等八大重点污染企业,年损失GDP超千亿元。焦化、水泥行业彻底退出河西地区。
  
  2013年,太原市关停搬迁晋阳选煤厂等232家污染企业,洗煤行业彻底退出了市区。
  
  在太原人的印象中,位于太原市西山地区的圪土尞沟可以说惨不忍睹,被当地百姓形象比喻为“黑色走廊”。可是,经过3年多的艰苦努力,这样的场景一去不复返。站在高高的玉泉山顶,极目远望,樱花烂漫,绿植连绵,游人如织。
  
  家住圪土尞沟附近的市民张大妈,早些年可谓受够了环境污染之苦。如今徜徉在山涧森林里,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城市的美景,生活很惬意。“这哪里还是黑走廊,分明是城市绿氧吧。”她感叹道。
  
  太原市环保部门提供的统计资料显示,2012年至今,太原市已累计关停规模以上污染企业250余家,砍掉原煤入洗能力2300万吨、煤焦储运能力1000万吨;压缩焦炭产能260万吨、水泥产能460万吨、烧碱产能8万吨、聚乙烯产能15万吨;淘汰小火电机组15.9万千瓦……
  
  太原,这座老工业城市正在跳出工业围困的窘境。
  
  不以GDP论英雄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太原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从根本上遏制环境恶化趋势、全面改善环境质量的关键时期。
  
  面对全国经济增速趋缓新形势、京津冀及其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新要求,太原市先后出台了《全面改善省城环境质量五大工程和五项整治实施方案》、《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提出到2017年底,退出全国二十位重污染城市之列,进入全国北方城市先进行列的奋斗目标。
  
  经过深入采访,太原给记者最为深刻的印象是,经济社会发展方向更加明确——建设生态宜居美丽太原;发展路径更加清晰——全面改善省城环境质量;政绩评价体系更趋合理——不以GDP大小论英雄。
  
  衡量一个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GDP增速的快与慢。记者发现,今年太原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目标为9%左右,比2013年调低一个百分点。
  
  “这是太原连续两年主动把GDP增速调低一个百分点。退半步是为了进一步。在全国经济增速趋缓的环境下,太原主动下调GDP增长目标,表明市委、市政府不再片面追求GDP,而转向重视社会公平、生态环境、人民生活水平等以民生为导向的社会发展指标。这实为长远之举。”山西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副教授李瑞金如是说。
  
  据了解,2014年太原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指标为3.5%。这个约束性指标太原已连续3年保持不变。换一句话说,就是不管其他条件如何变化,比如,在第一季度GDP增长0.1%经济增[FS:PAGE]速放缓情况下,太原依然提出必须关闭8家规模以上污染企业,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指标必须不折不扣地完成,充分显示出太原市委、市政府不以GDP论英雄和铁腕治污、铁规治污的决心与信心。
  
  2013年,太原市新兴接替产业投资和增加值双超传统产业,分别占到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53.2%和54.3%。“但是,作为一个老工业城市,太原未来要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应在关停、淘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必须大力发展以信息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高新技术、新材料、节能环保为重点的新兴产业。”太原市长耿彦波指出。
  
  太原市经信委负责人表示,今年太原市新兴产业投资增速将达到30%以上。按照“落地实施一批、开工建设一批、竣工投产一批”的原则,重点是抓好100个新兴产业项目的建设,项目投资总额将超过1452亿元。


( 责任编辑:管理员 )
 
1
1 2 3
4 6 5
 
1
 
[警示录] 错误通知致22人中毒
[警示录] 不主张健康人服中成药
[警示录] 疫情这几点需特别警惕
[警示录] 高铁吸烟导致列车降速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1
刘汉如:低碳清洁甲醇燃料应用
李斌:加电可以比加油方便
刘世锦:绿色低碳产业需要保持适度
邹骥:绿色低碳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
院士专家研讨储能破局破卷新路径
张天任:持续深化合作 在绿色循环
马蔚华:企业发展绿色低碳经济需要
姜士宏:科学构建 合理把控 系统
 
1
长沙“宝宝巴士”助力绿色低碳出行
科普行动
太原以废钢循环重构降碳蓝图
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加强全国碳市
 
1
政策信息
专家解读丨氢能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政策解读丨绿电直连试点政策三大亮
环保法规
运城蓝天保卫战2019年工作计划
晋中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
节能法规
贵州印发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
长春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
 
  合作机构 支持媒体 协办单位 支持单位    
 
  • 节约产品网 节约网
  • 吉林企业网 吉林省环保联合会
  • 新文化报 吉林日报
  • 西安建筑节能展 城市晚报
  • 中国节能协会 吉林省节能协会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电子地图 | 网站介绍 | 意见箱 | 技术支持 | 人才招聘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 dtjj.jieyue.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吉ICP备05008513号-8
技术支持:节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