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网站首页 低碳动态 政策法规 专家观点 警 示 录 知识百科 生活低碳 图片报道 视频报道
焦点专题 数据统计 企业黄页 新 能 源 产品名录 工程案例 节能商机 人物风采 经验交流
主题策划 市州频道 节约超市 组织机构 便民信息 节能环保认证 节能宣传周
节约网高新技术企业
1
吴越涛:中国推进能源革命需增量、减量、提效
时间:2014-6-29  来源:新华网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理事长助理吴越涛25日表示,中国实施能源革命要从三条途径来推进,即减量革命、增量革命和效率革命,既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满足生态环境的约束。
  
  能源消费需“减肥”
  
  吴越涛在当天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的“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研讨会上表示,这三条途径就相当于三个运算,即减法、加法和乘法。减法就是节能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加法包括传统能源转型、新能源发展和国际合作,而乘法则是市场机制和能源网络的建立。
  
  清华大学低碳经济研究院院长何建坤表示,能源消费革命突出节能优先,抑制不合理的能源消费,控制能源消费的总量。
  
  “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最早是在‘十二五’规划当中提出的,当时的提法是‘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在十八大的报告当中把‘合理’两个字去掉了,叫‘控制能源消费总量’。而习主席的讲话又在前面加了两个字,叫‘坚决控制能源消费总量’,这反映了我们对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认识的不断深化和迫切性不断地提高。”何建坤说。
  
  吴越涛指出,如果中国按照现在的模式发展下去,能源消费总量在2020年将达到53亿吨标煤、2030年达到70亿吨标煤。但是,如果按照严格的减排方案,能源消费总量在2020年将控制在42亿吨标煤、2030年控制在47亿吨标煤,按这条线来发展会给经济发展盖了一个上限的盖,也是不可取的。所以要经过革命,发展第三条道路,量化指标上就是在2020年把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0亿吨标煤、2030年控制在60亿吨标煤以内。
  
  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所长韩文科表示,现在提倡的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实际上追求起来非常难。要解决目前发展中的一些难题,如煤价下跌导致产业萎缩、产煤区财政收入下滑,地方政府就千方百计地想办法刺激产业,但这就是反向操作。
  
  传统能源转型与新能源加码
  
  吴越涛表示,除了控制能源总量之外,还要加快传统能源转型、促进新能源发展并且加强国际合作,以保障能源供应安全。
  
  具体方面,吴越涛指出,煤炭要走控总量、提效率、治污染和转油气四个方向;天然气开发按照常规气、煤层气、页岩气的顺序开发;石油则力争稳产、提高采收率;新能源发展要根据时空分布不均匀的特点,采取集中式和分布式相结合的模式;同时,还要积极有序发展水电,在确保安全前提下发展核电。
  
  此外,吴越涛表示,还要加强国际合作,通过对外合作寻求更多的能源支援进口也是不可或缺的。
  
  能源网与市场的乘法效应
  
  据吴越涛介绍,能源网络的建设应以先进电网为核心,目前电网有两个重要方向,一个是先进的特高压输电线路,为了适应我们国家大规模远距离输电确实有这个需要。第二是智能电网也必须要加快发展。同时,还要加快石油天然气网络的建设以及我们周边国家地区的互联互通。
  
  对于市场机制,吴越涛表示,能源虽然是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资源,但是也具有一般商品的属性,受价值规律供求关系的调节,应该由市场发挥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即由市场决定价格。同时,对于那些不具有自然垄断的业务环节也可以通过竞争提高效率,这个规律也适用。
  
  何建坤表示,在市场化改革当中,能源不仅要回归商品属性,而且还要注意环境容量空间中紧缺资源的属性。通过碳交易可以激励行业开展节能和减排二氧化碳的技术、激励投资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倾斜,从而激励我国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的革命。


( 责任编辑:管理员 )
 
1
1 2 3
4 6 5
 
1
 
[警示录] 错误通知致22人中毒
[警示录] 不主张健康人服中成药
[警示录] 疫情这几点需特别警惕
[警示录] 高铁吸烟导致列车降速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1
刘汉如:低碳清洁甲醇燃料应用
李斌:加电可以比加油方便
邹骥:绿色低碳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
院士专家研讨储能破局破卷新路径
张天任:持续深化合作 在绿色循环
马蔚华:企业发展绿色低碳经济需要
姜士宏:科学构建 合理把控 系统
杨勇平:因厂施策 协同攻关 多维
 
1
好丽友探索节能减排降碳新路径
科普行动
纬景储能绿色未来展示中心展示的
走进中国节能绿色工厂 探寻低碳
 
1
政策信息
专家解读丨氢能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政策解读丨绿电直连试点政策三大亮
环保法规
运城蓝天保卫战2019年工作计划
晋中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
节能法规
贵州印发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
长春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
 
  合作机构 支持媒体 协办单位 支持单位    
 
  • 节约产品网 节约网
  • 吉林企业网 吉林省环保联合会
  • 新文化报 吉林日报
  • 西安建筑节能展 城市晚报
  • 中国节能协会 吉林省节能协会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电子地图 | 网站介绍 | 意见箱 | 技术支持 | 人才招聘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 dtjj.jieyue.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吉ICP备05008513号-8
技术支持:节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