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网站首页 低碳动态 政策法规 专家观点 警 示 录 知识百科 生活低碳 图片报道 视频报道
焦点专题 数据统计 企业黄页 新 能 源 产品名录 工程案例 节能商机 人物风采 经验交流
主题策划 市州频道 节约超市 组织机构 便民信息 节能环保认证 节能宣传周
节约网高新技术企业
1
外资汽车寻新一轮合资关系 本土化人才进高层成信号
时间:2014-6-28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随着第一轮汽车合资年限即将陆续到期,中外双方纷纷提前布局中国市场。和十多年前参与中国制定的“市场换技术”合资模式不同,跨国公司开始放下身段,主动寻求缔造新的合资关系,毕竟一个年销量2000万辆的汽车市场屹立在世界面前,谁也不敢有丝毫懈怠。
  
  本土化人才进入管理高层成为新一轮的合资大幕拉开后第一个强烈信号。宝马中国和华晨宝马日前宣布:孙玮将调任宝马中国,继续负责公关事务,计划于9月1日起履新。而原公司副总裁吴燕彦将被调往宝马德国总部任职,原因是“随着宝马今年在华继续保持高速成长,宝马总部对中国市场重视程度再度提升。更多的中国面孔出现在慕尼黑工作,越有助于宝马总部了解中国市场,进而调动更多的资源支持中国市场发展”。此前,宝马还宣布其在华五个大区的销售总监被提升为销售副总裁。
  
  这是继不久前刚刚宣布与华晨集团完成第二阶段合资续约之后,宝马又从内部人事安排方面进行的新调整。
  
  其实,根据第一阶段的协议,华晨宝马的合资合同尚有4年才到期,按照国家《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营期限暂行规定》(下称“合资法规”),约定合营期限的合营企业,合营各方同意延长合营期限的,应在距合营期满6个月前向审查批准机关提出申请。对于提前4年提起延长合资期限的行为,安格认为是双方股东的一种“提前布局”行为。
  
  根据国内汽车业相关“合资法规”要求,一般项目的合营期限为10年-30年,最长不能超过50年,尽管华晨宝马在近年发展非常迅速,华晨宝马的合资期限也并没有像已经完成续约的上海大众、一汽-大众等一样将合资期限再延长20年。
  
  仅仅做出这种十年安排的并非唯有宝马一家,从目前已签或延长的合资期限来看,汽车合资企业多集中于2030年左右到期,如上海大众的合资期限为2028年(一期2003年到期,后续签25年),一汽-大众到2032年、广州本田到2028年、北汽现代到2032年、东风悦达起亚到2032年、一汽丰田到2030年等。
  
  新一轮的合资年限集中在2030年前后被业内人士多种解读,许多人认为与“合资企业股比是否放开”类似的政策松动有关,其实更具说服力的解释是跨国公司对中国汽车市场未来的判断:简而言之即是,汽车工业早已被西方一些国家列为夕阳产业,中国市场的生命周期究竟还有几年?
  
  中国汽车业整体已经步入行业利润下滑的瓶颈期,赢得未来的市场需要全新的战略选择。以华晨宝马为例,一方面宝马在华晨战略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而华晨的发展对宝马在中国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不久前,华晨高层也做出了相应的人事变动,华晨汽车董事长祁玉民专门点将老将杨波出任华晨销售公司总经理,希望能够良性互动补上先前的短板。
  
  宝马近几年的市场表现有目共睹。2013年,宝马集团在中国市场共售出39万辆BMW和MINI品牌的汽车,其中华晨宝马的销量是20.74万辆。今年前5个月华晨宝马共完成销售11.62万辆(其中宝马在华BMW品牌共销售184823辆),同比增长33%,高于整个宝马在华25%的增速。近年来华晨宝马产能快速上升,截至2013年底,华晨宝马已经实现30万辆整车产能。
  
  随着网点和产品、产能的不断完善,安格预计,未来10年宝马在华的年均增长率约10%。他说:“目前中国GDP增长在7.5%左右,一般汽车市场会保持与GDP增长差不多的水平,而豪华车市场增长则高于整体汽车市场。如果以这样的增长速度计算的话,9年后年销量是目前的两倍。”


( 责任编辑:管理员 )
 
1
1 2 3
4 6 5
 
1
 
[警示录] 错误通知致22人中毒
[警示录] 不主张健康人服中成药
[警示录] 疫情这几点需特别警惕
[警示录] 高铁吸烟导致列车降速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1
刘汉如:低碳清洁甲醇燃料应用
李斌:加电可以比加油方便
院士专家研讨储能破局破卷新路径
张天任:持续深化合作 在绿色循环
马蔚华:企业发展绿色低碳经济需要
姜士宏:科学构建 合理把控 系统
杨勇平:因厂施策 协同攻关 多维
李继光:华为以“平台+生态”双擎
 
1
好丽友探索节能减排降碳新路径
科普行动
走进中国节能绿色工厂 探寻低碳
万里同心,共护黄河|60组家庭
 
1
政策信息
专家解读丨氢能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政策解读丨绿电直连试点政策三大亮
环保法规
运城蓝天保卫战2019年工作计划
晋中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
节能法规
贵州印发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
长春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
 
  合作机构 支持媒体 协办单位 支持单位    
 
  • 节约产品网 节约网
  • 吉林企业网 吉林省环保联合会
  • 新文化报 吉林日报
  • 西安建筑节能展 城市晚报
  • 中国节能协会 吉林省节能协会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电子地图 | 网站介绍 | 意见箱 | 技术支持 | 人才招聘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 dtjj.jieyue.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吉ICP备05008513号-8
技术支持:节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