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网站首页 低碳动态 政策法规 专家观点 警 示 录 知识百科 生活低碳 图片报道 视频报道
焦点专题 数据统计 企业黄页 新 能 源 产品名录 工程案例 节能商机 人物风采 经验交流
主题策划 市州频道 节约超市 组织机构 便民信息 节能环保认证 节能宣传周
节约网高新技术企业
1
央企开辟两大整合主战场:新能源和节能环保
时间:2010-3-24  来源:人民网-《证券日报》  
日前,国资委公布了央企重组的新进展:中国新时代控股公司与中国节能投资公司合并重组。作为国内最大的央企节能环保公司与军企业的重组尚属国家首例。业内人士认为,在节能减排目标以及减个数目标的压力下,今年央企在新能源和节能环保领域的整合将明显加快。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大力开发低碳技术,推广高效节能技术,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要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这预示着,2010年乃至更长的时间,“低碳”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的动力和引擎,也将是引领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重构的新的风向标。
  在政府大力推进发展低碳经济,促进节能减排以及在央企“减个数”压力下,央企在新能源和节能环保领域的整合的步伐也将加快。此次中国新时代控股公司与中国节能投资公司合并重组无疑打开该领域重组的先河。
  实际上,早在今年年初,中国节能投资公司与中国新时代控股(集团)公司的整合就已经获得了国务院的批准。
  资料显示,中国节能投资公司成立于1988年,是央企中唯一一家主业为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企业。公司的经营目标是到2012年,年营业收入500亿元,年利润总额50亿元。形成年节能能力425万吨标煤,减排化学需氧量COD40万吨。而中国新时代控股(集团)公司原名为中国新时代科技发展公司,是一家为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提供高端服务和高技术产品的综合性集团,主业则是军工产品贸易。
  “由于军工产品的一些技术与风能、太阳能等行业的一些技术是相通的,这次整合也能进一步帮助两家公司进行技术升级。”一位业内分析人士指出,两家公司的重组是一次双赢的合作,中节能需要新时代丰富的资金进行业务的扩展,而新时代则完成了业务转型。整合后将充分利用两家央企的资源,打造节能环保的行业航母。
  “新时代控股与中节能整合后,公司的业务将会从以贸易为主扩展到拥有一定实业,也实现了很好的转型。”该人士表示。
  2010年,是完成“十一五”减排目标的最后一年,也是中国提出减排40%至45%目标后的第一年,至关重要。由于节能减排的重点行业几乎主要被国企尤其是中央企业所覆盖,再加上中央企业技术装备、资金投入和科技创新等方面有明显优势,以及国资委已经将节能减排作为中央企业负责人第二任期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因此,中央成为了实现全国节能减排目标的主力军和领先者。
  为了确保节能减排任务的完成,中央企业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品结构,逐步形成经济节能的产业布局。例如,中电投充分利用核电的优势,在水电中持续扩张。截至2009年底,中电投的清洁能源比例达30%,居五大发电集团之首。此外。五大发电集团还突进太阳能光伏领域;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粮集团在生物柴油和燃料乙醇领域攻城略地;兵装、航天、航空等大型国企也进入了新能源领域。有数据显示,在2006~2008年的3年期间,太阳能光伏发电达到12万千瓦,太阳能利用面积为1.3亿平方米,世界第一;水电和风电装机容量分居世界第一、第四位,核电装机容量提高到910万千瓦,在建2000万千瓦。此外,全国共淘汰小火电机组3421万千瓦,落后炼铁产能6059万吨、炼钢产能4347万吨、水泥产能1.4亿吨,大量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
  “央企重组在减少低层次竞争、推动节能减排等方面意义重大。”清华大学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认为,抓住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机,通过购并重组,将效益低的企业实行产业转移,将央企的主要行业做大做强,是调整产业转移的一个途径,也是调整产业结构的一个途径。
  齐鲁证券研究所分析师李璇认为,改善我国能源结构,必须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不断提高清洁能源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同时,现阶段,煤炭行[FS:PAGE]业的发展重点将以推进资源整合为主,电力工业也将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加大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保持适度超前的能源建设规模,努力消除“短板”和瓶颈制约,加强煤、电、油、气跨区域输送通道建设,智能电网、农村电网、沼气、太阳能等基础设施建设。他还指出,解决碳排放问题,就必须将运输业、制造业、能源行业、环保行业、化工行业、农林业、房地产、金融业等行业相互结合,才能使之可行。(记者刘丽靓)

( 责任编辑:管理员 )
 
1
1 2 3
4 6 5
 
1
 
[警示录] 错误通知致22人中毒
[警示录] 不主张健康人服中成药
[警示录] 疫情这几点需特别警惕
[警示录] 高铁吸烟导致列车降速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1
刘汉如:低碳清洁甲醇燃料应用
李斌:加电可以比加油方便
刘世锦:绿色低碳产业需要保持适度
邹骥:绿色低碳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
院士专家研讨储能破局破卷新路径
张天任:持续深化合作 在绿色循环
马蔚华:企业发展绿色低碳经济需要
姜士宏:科学构建 合理把控 系统
 
1
长沙“宝宝巴士”助力绿色低碳出行
科普行动
助推工业绿色低碳转型,三部门“
系统发力推动低碳转型
 
1
政策信息
专家解读丨氢能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政策解读丨绿电直连试点政策三大亮
环保法规
运城蓝天保卫战2019年工作计划
晋中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
节能法规
贵州印发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
长春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
 
  合作机构 支持媒体 协办单位 支持单位    
 
  • 节约产品网 节约网
  • 吉林企业网 吉林省环保联合会
  • 新文化报 吉林日报
  • 西安建筑节能展 城市晚报
  • 中国节能协会 吉林省节能协会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电子地图 | 网站介绍 | 意见箱 | 技术支持 | 人才招聘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 dtjj.jieyue.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吉ICP备05008513号-8
技术支持:节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