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网站首页 低碳动态 政策法规 专家观点 警 示 录 知识百科 生活低碳 图片报道 视频报道
焦点专题 数据统计 企业黄页 新 能 源 产品名录 工程案例 节能商机 人物风采 经验交流
主题策划 市州频道 节约超市 组织机构 便民信息 节能环保认证 节能宣传周
节约网高新技术企业
1
“以俭德辟难”的中国智慧
时间:2014-7-7  来源:吉林日报  
在科技迅速发展、消费日益增长,而资源有限、环境恶化的当今社会,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节俭观尤为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这既是对国家治理工作的具体指导,也彰显出“君子以俭德辟难”的中国智慧。
  
  “以俭德辟难”之说,出于我国国学经典之首、智慧之源的《周易》一书,意为以节俭之德,可以避其危难。节俭,不仅是应对生存之难的被动行为,而且应成为人们顺应自然、顺应社会发展的主观意识。
  
  儒家:仁义礼智“俭德”为重
  
  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代,并称“显学”的儒、墨两家,因主张不一而相互攻讦,然而,在节俭为德的价值观上,却是无可争议的。《礼记·表记》载有,子曰:“恭近礼,俭近仁。”其意为俭和仁相近。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将俭与仁相提并论,足以证明孔子对俭的重视。节俭是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一种仁爱精神,所以说二者相近。
  
  孔子认为仁表现在人们依礼而行、非礼勿犯的行为上,所以说礼也是儒家极为重视和提倡的。《论语·八佾》中记载,当鲁人林放向孔子请教礼之本时,孔子则提出:“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在孔子看来,与其过分地讲究礼的仪式而奢侈浪费,宁可朴素俭约。由此可见,俭德俭行在儒家极力提倡仁与礼的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中的重要性。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节俭应是有德之人共有的品质;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这一观点深受历代君臣重视,被当作修身、治国的行为规范和评判标准。在古代农耕文明时,生产受到限制,物质相对匮乏的条件下,能把“俭”赋予超越物质消费意义的价值,体现着中国先哲的智慧。
  
  墨家:民富国治“节用”增利
  
  “兼爱”是墨家学说的核心思想,是要人“兼相爱,交相利”。墨子本着“兼爱”、“相利”的原则,提出“节用”学说。《墨子·辞过》中提到,一国之内“富贵者奢侈,孤寡者冻馁,虽欲无乱,不可得也”,是以“其财不足以待凶饥、振孤寡,故国贫而民难治也”、“其民淫僻而难治,其君奢侈而难谏也”,而“其民俭而易治,其君用财节而易赡也”,进而指出“俭节则昌,淫佚则亡”。为避免国家混乱,治理好天下,墨子提出“凡足以奉给民用,则止”(《墨子·节用中》),认为古代圣人治国理政,宫室、衣服、饮食、舟车只要适用足矣,若超出限度,就是奢侈。
  
  墨子的“节用”学说提倡的不只是消极节约,更为可贵的是他提出的积极生产、提高效率的主张。《墨子·七患》记载:“故先民以时生财,固本而用财,则财足。故虽上世之圣王,岂能使五谷常收而旱水不至哉!然而无冻饿之民者,何也?其力时急,而自养俭也。故《夏书》曰:‘禹七年水’,《殷书》曰:‘汤五年旱。’此其离凶饿甚矣。然而民不冻饿者,何也?其生财密,其用之节也。”可见,古之圣贤能够利用天时,致力生产、注重节俭,以使财用有余而度过水旱之灾年,使百姓免受灾难之患。
  
  墨子的“节用”学说更进一步提出“诸加费不加于民利者,圣王弗为”(《墨子·节用中》)、“凡费财劳力,不加利者,不为也”(《墨子·辞过》),意为只增加费用而不有利于民用的事,圣王不为;凡劳民伤财而不增加益处的事,也不应为。墨子的智慧在于,把生产所费去的和所得到的两相比较,看是否相抵有余,不能增利者则不必而为,是以避其徒劳无益。
  
  道家:无为而为“俭啬”有为
  
  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对人生、社会乃至宇宙探讨最为深刻的尚属道家,而道家学说源于老子。老子的《道德经》博大精深,意蕴无穷。[FS:PAGE]在“道法自然”的前题下,提出人生修养的“自然无为”到社会治理的“无为而治”。
  
  老子《道德经·五十九章》:“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以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可解读为:治人修身,最好的方法莫过于爱惜精神,节俭智识。因为只有爱惜精神、节俭智识,才能在灾祸来临之前,及早服从于道。早服从于道就是厚积德;厚积德就没有什么事不能克服;没有什么不能克服,就无法估量他的力量;具备了这种无法估量的力量,就可以担负治理国家的重任。
  
  在“俭啬”的原则下,道家提倡“轻利寡欲”,即老子所说的“见素抱朴,少私寡欲”(《道德经·十九章》)。就是告诫人们,饮食视听,是生理上的基本需求,满足即可,多了反而没有好处。若为追求名利财货、声色犬马这些身外之物而身体精神两受其累,也未必能长久享受,或许还会带来灾祸。
  
  中华民族的圣哲先贤,都将“俭”赋予了“德之共也”的尊位。俭德,是修身齐家治国之宝,是躲避灾难之宝。现代社会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威胁,节俭是逾越这一困境的有效方式之一。人类社会日益丰富的物质供给与自然资源难以再生之间的矛盾,不断挑战着现代人们的道德观念,古人的智慧不可不借鉴。中华民族节俭的优秀传统将世代相传,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 责任编辑:管理员 )
 
1
1 2 3
4 6 5
 
1
 
[警示录] 错误通知致22人中毒
[警示录] 不主张健康人服中成药
[警示录] 疫情这几点需特别警惕
[警示录] 高铁吸烟导致列车降速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1
刘汉如:低碳清洁甲醇燃料应用
李斌:加电可以比加油方便
刘世锦:绿色低碳产业需要保持适度
邹骥:绿色低碳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
院士专家研讨储能破局破卷新路径
张天任:持续深化合作 在绿色循环
马蔚华:企业发展绿色低碳经济需要
姜士宏:科学构建 合理把控 系统
 
1
长沙“宝宝巴士”助力绿色低碳出行
科普行动
打好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组合拳
金融“活水”滋养林区绿色低碳转
 
1
政策信息
专家解读丨氢能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政策解读丨绿电直连试点政策三大亮
环保法规
运城蓝天保卫战2019年工作计划
晋中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
节能法规
贵州印发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
长春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
 
  合作机构 支持媒体 协办单位 支持单位    
 
  • 节约产品网 节约网
  • 吉林企业网 吉林省环保联合会
  • 新文化报 吉林日报
  • 西安建筑节能展 城市晚报
  • 中国节能协会 吉林省节能协会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电子地图 | 网站介绍 | 意见箱 | 技术支持 | 人才招聘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 dtjj.jieyue.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吉ICP备05008513号-8
技术支持:节约网